正文 解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會計核算改革(3 / 3)

借: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 600 000

累計折舊 400 000

貸:固定資產 1 000 000

固定資產後續支出發生時:

借:在建工程 800 000

貸:非流動資產基金——在建工程 800 000

借:事業支出 800 000

貸:銀行存款 800 000

廠房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交付使用時:

借:固定資產 1 400 000

貸: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 1 400 000

借:非流動資產基金——在建工程 1 400 000

貸:在建工程 1 400 000

4.A事業單位對其使用的一輛汽車進行修理,支付修理費2 000元。會計處理如下:

借:事業支出 2 000

貸:銀行存款 2 000

5.A事業單位將一台使用期不滿但不能使用的設備報廢。在清理過程中,通過銀行支付清理費用300元,殘料變價收入4 000元已存入銀行。該設備原值12 000元,預計殘值率為5%,為2009年1月購入,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賬務處理如下:

該設備已提折舊額=12 000*(1-5%)*46/60= 8 740

借:待處置資產損溢——處置資產價值 3 260

累計折舊 8 740

貸:固定資產 12 000

經批準後:

借: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 4 000

貸:待處置資產損溢——處置資產價值 4 000

借:待處置資產損溢——處置淨收入 300

貸:銀行存款 300

借:待處置資產損溢——處置淨收入 440

貸:應繳國庫款 440

四、財務報告

(一)固定資產核算的改革如實反映單位財務狀況

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主要組成部分,它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重要作用。事業單位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財政補助收入支出表。新製度對固定資產核算的改革使得財務報表更加真實地反映單位財務狀況、事業成果和預算執行情況。新製度要求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同時衝減非流動資產基金,而非計入支出。這一處理兼顧了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雙重需要。既不影響事業單位支出的預算口徑,又利於反映資產隨著時間推移和使用程度發生的價值消耗情況,真實地反映了企業資產價值,促進事業單位落實“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的資產管理理念與原則,為事業單位進行內部成本核算提供會計數據支持。

(二)固定資產核算的改革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

一個完整、全麵的財務報告係統包括財務報告目標、財務信息使用者、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財務報告編製基礎、財務報表等內容。對固定資產核算的改革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提供了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實現了現代會計的目標。在現代經濟社會,政府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不隻局限於內部,更多的是外部使用者。新製度對固定資產的處理使得固定資產的會計信息更加可靠、真實,更好地滿足財務報表外部使用者的需求,實現現代會計“決策有用性”和“受托責任”的目標。

(三)固定資產核算的改革增加了透明度和公信力

新製度對固定資產核算的改革,無論從固定資產的取得、後續支出還是到處置,均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或調整,擯棄了之前的模糊化處理,便於事業單位會計人員開展會計工作,增強了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五、建議

新製度在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中沒有提到謹慎性原則。謹慎性原則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資金運用的靈活性增加,資金投放的自主權增加,資金收支中的風險也較大,因此在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應用謹慎性原則也是非常必要的。就固定資產而言,在準則中已經可以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那麼就應該考慮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等,從而有利於事業單位長遠利益和持續經營。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事業單位會計製度[S].財會〔2012〕22號,2012.

[2] 財政部.事業單位財務規則[S].財政部令〔2012〕68號,2012.

[3] 財政部.事業單位會計製度[S].財預字〔1997〕288號,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