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剛成立時產品送人免費使用也不被接受,現在國家一級重點工程上廣泛應用,還拓展應用到印度、新加坡、巴西、馬來西亞、尼日爾等發展中國家的一些工程……
自公司成立以來所有的科研成果,都順利轉換成了產品。現在,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達13個係列、56個品種之多,其中有8個產品是金碼公司命名的,這些名稱大部分已經編寫入行業規範和工程設計綱要中,從而提高了公司核心競爭力。
2004年,由於工藝控製問題,公司已售部分產品出現質量缺陷。盡管當年經營資金頗為困難,他依然咬牙召回。這一做法,使得公司直接經濟損失80多萬元。損失的是一大筆錢,贏得的是客戶的信任。公司現在擁有一大批鐵杆“粉絲”。
(三)案例三:山東膠州小微企業的啟示
1.多方籌資,擺脫融資瓶頸
2011年10月份170萬元的銀行貸款到期後,青島達利有限公司一時無法籌措到那麼多的資金。公司最終通過尋求“互助資金”幫助,解決了這筆資金缺口。這一模式主要由幾家龍頭企業作為發起人,再由龍頭企業自由組合小企業。“互助資金”在企業中自發形成,用於企業間相互周濟和幫助。這種“互助資金”形式被膠州市眾多中小企業采用,借款利率低,屬相互幫助性質,但僅局限於關係密切的企業之間運行。
此外,膠州市製帽商會向合作銀行推薦經營佳、信譽好的企業作為首選貸款對象,商會成為銀行風險審核的第一關,並承擔起對企業誠信以及貸款後的跟蹤管理與監督,通過這種模式為製帽及配套企業提供貸款。目前,商會會員企業得到銀行授信4.1億元,已有逾40家企業從中獲益。
2.聯合結盟,小舢板組成聯合艦隊
有些事情,單個企業根本無法辦成,眾多小企業“抱團”卻可以變得很強大。10月份,位於膠東的鴻光食品聯合七八家規模不大的小公司赴辣椒產地聯合采購,通過“合縱連橫”減少中間環節,不但把原料收購價格壓低了7%,更保證了原料質量,小企業“一個聲音說話”,把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杜村鎮是膠州市實木家具和板式家具的主要生產地區,出口家具企業“抱團”開展聯合采購、聯合熏蒸、聯合送檢,形成了原料采購集群優勢,節省采購成本近400萬元,僅一次聯合商檢就節約費用42萬元。
3.細分市場,打造“市場銳器”
位於揚州西路的青島中科塑機有限公司是一家僅有二十多名員工的小企業,但小企業同樣身手不凡。總經理於習臣告訴記者,公司開發出了新的“拳頭”產品——彩色塑鋼門窗異型材共擠機,不但贏得了無數訂單,更填補了國內空白。先前我們看到的塑鋼門窗都是白色的,用這種設備生產的塑鋼門窗外層加上0.15毫米的彩色玻璃鋼,告別了單調的白色,為門窗增添了一抹靚色。
彩色塑鋼門窗近兩三年來才在發達國家興起,於習臣看到這種帶色的塑鋼產品後,敏銳地感覺到這將是塑鋼材料的一個新發展方向,他立即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攻關,生產出了PMMA/ASA彩色塑鋼門窗異型材共擠機。用這種新設備生產的塑鋼材料每噸可以多賣兩三千元,所以新設備一推出就受到市場的熱捧,目前這種設備暢銷國內外,銷售額占整個公司銷售額的2/3,成為公司的主打產品。看似一個不起眼的創新,中科塑機卻贏得了一個新的市場。
三、案例啟示及“過冬”對策
從這些小微企業的成功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啟示,同時,通過這些啟示,我們有了小微企業順利度過這個“寒冬”的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