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允價值會計的順周期反饋機製研究(3 / 3)

經濟進入繁榮階段→資產價格上升→公允價值計量→企業借貸能力增強→企業投資擴大→經濟進一步繁榮;

經濟進入衰退階段→資產價格下跌→公允價值計量→企業借貸能力減弱→企業投資收縮→經濟進一步衰退。

(二)企業投資視角

如果淨利潤和市場價值是企業投資擴張和收縮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那麼當經濟進入上行階段,產品和要素的市場價格具有上升趨勢,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的企業資產的公允價值就會增加;當資產公允價值增加部分被計入企業損益時,就會帶來企業淨利潤的進一步增加,此時以淨利潤最大化作為目標的企業投資就會增加。對於上市公司而言,經濟進入上行階段的另一個特征是股票市場也會出現牛市行情。在公司外部流通股票數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市場估值模型(尤其是市盈率法),企業淨利潤的增加會帶來企業市場價值的增加,由此又會引起以市場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投資的增加。反之,當經濟進入下行階段,產品和要素的市場價格則會出現下降趨勢,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的企業資產的公允價值就會下降;當資產公允價值下降部分被計入企業損益時,就會帶來企業淨利潤的進一步下降。此時,股票市場往往也會出現熊市行情。通過市場估值模型(尤其是市盈率法),企業淨利潤的下降又會帶來企業市場價值的下降,此時,無論是以淨利潤最大化還是以市場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投資均會減少。由此可見,公允價值計量對企業投資的影響具有明顯的順周期效應,其影響程度取決於公允價值計量所產生的損益在企業整體淨利潤中所占的比重。公允價值變動所產生的損益占企業整體淨利潤比重越大,其對企業投資所產生的順周期效應就會越大,反之亦然。若不考慮影響程度,投資視角的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反饋機製可以概括為:

經濟進入繁榮階段→資產價格上升→公允價值計量→企業盈利能力增強/市場價值增大→企業投資擴大→經濟進一步繁榮;

經濟進入衰退階段→資產價格下跌→公允價值計量→企業盈利能力減弱/市場價值縮水→企業投資收縮→經濟進一步衰退。

四、結論與建議

深入研究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反饋機製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為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改革提供建議,也即如何在保留公允價值會計繼續向市場參與者提供可靠、透明、可比的高質量信息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允價值會計的順周期效應。結合上述機製分析,降低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建議為:首先,監管部門、銀行、企業及相關投資者要弱化對會計數據的依賴,擴大評估信息渠道;其次,監管部門要提高資本充足率要求的彈性,經濟繁榮時期可以適當提高標準,經濟蕭條時期可以適當放寬標準;再次,銀行要完善內部風險計量方法,比如放大VaR的觀察期,對信貸風險控製適當采取逆周期策略;最後,企業可以設定目標資本結構,並伴隨經濟周期波動而進行適當調節,從而有效對衝市場波動引起資產價值變化的消極影響。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4個反饋機製,公允價值會計對宏觀經濟波動的順周期效應還存在明顯的不對稱性。例如,公允價值計量對銀行信貸風險控製指標的影響就存在明顯的不對稱性,相對於同等規模貸款,經濟繁榮階段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價值同等幅度上升所帶來的貸款資產價值比率下降幅度,要低於經濟衰退階段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價值同等幅度下降所帶來的貸款資產價值比率上升幅度。同理,對於同等規模的公允價值變動所產生的損益,在經濟進入上行階段時,由於企業整體淨利潤規模較大,所以其占總體的比重就會較小;而當經濟進入下行階段時,情況則正好相反。可見,公允價值計量對企業投資的影響在不同的經濟周期階段也具有明顯的不對稱性。因此,在具體製定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改革方案中,還需要認真考慮不對稱性所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