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子女求職期,父母更思慮(三)(1 / 1)

日本:子女求職期,父母更思慮(三)

2013大學生求職菜鳥,走你!

但求職並非如此。公司每年招聘的人數依據經濟形勢有所不同,而且努力很可能得不到回報。找工作的時候,自身條件與職位需求的匹配度以及機遇非常重要。如果公司需要人才的條件與學生不相符,那麼不論這個學生有多優秀,公司都不可能錄用他。此外,求職的過程並不透明。考試時,考卷的批改有相應的標準,學生清楚自己為什麼考試不及格。但是在求職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落選的原因,人才的篩選標準與選拔過程都不清晰。我常常聽學生談到明明很確信自己可以通過麵試,最終卻被刷掉的經曆。對於優秀的學生而言,這樣的打擊也不小。

第二,要把應聘落選看作理所應當的事情。

我們這代人當年就業的時候受到了各種各樣的限製,大學、學院、專業、性別等等。就算我們希望參加心儀企業的招聘考試,也無法自由報考。可是現在不一樣了,誰都能向期望加入的企業投遞簡曆,所以受歡迎的公司會迎來上萬名求職者。據說某家人氣企業的應聘人數超過了4萬人,收到簡曆12000份,其中進入筆試及職位測評環節的人數為8000人,3500人進入了小組麵試環節,再通過幾輪單獨麵試的篩選,最終錄取人數為100人,也就是說通過率是1/400。

人氣企業大抵如此,你確信自己的孩子能夠在1比400的競爭中勝出嗎?更何況選拔標準並不明確。所以,落選是正常的,能夠被第一誌願的公司錄取才是奇跡,這樣想會比較好。不過現在學生的想法是:“說不定我能被某某公司錄用呢。”家長們也容易產生這樣的想法:“我的孩子可能會進入意想不到的好單位。”還是早點從這種幻想裏抽身、盡早麵對現實吧。

第三,告訴孩子求職時應具備適合自己的策略。

向數家公司投遞簡曆、多次落選的話,畢業生會陷入“我沒有能力”、“我做什麼都不行”的負麵情緒之中,應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為了提高效率,製定求職戰略至關重要。我認為求職是一場信息戰爭。不要被大眾印象所影響,堅定立場,收集正確的信息並加以分析利用,這樣求職才會成功。

最後,要明白求職過程將會出乎意料的成長。在孩子的求職過程中會發生許許多多想都沒想過的事情,孩子們將逐漸成長。

有人說:“子女就業可能就是父母養育孩子的總決算吧。”應屆生已經是經曆過成人禮的成年人了,但是,在這個求職艱難的時代,對於要經曆數次挫折的孩子們而言,有些幫助隻有父母才能給予他們。因此,父母自身必須了解正確的知識與信息。

(來源:網絡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