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博士求職被“查三代”(1 / 1)

博士求職被“查三代”

2013大學生求職菜鳥,走你!

在近期的人才市場招聘會上,一些名牌高校的碩士、博士求職卻屢遭被查本科“出身”的尷尬。即使碩士、博士都出自“名門”,如果本科不幸“淪落”到二本或非名牌院校,用人單位也會輕鬆讓你出局。

曾令(化名)在華中科技大學從碩士一路念到博士,科研能力相當出色。但是,光鮮的博士帽並沒有給她的求職增添多少砝碼。近日,她在應聘武漢一所二本高校時,順利通過了院方的筆試、麵試,並得到院領導的口頭承諾,但辦理入職手續時,卻在該校人事處卡了殼。原因在於其本科念的是一所不太起眼的非“211”學校。曾令說,她身邊很多碩士、博士都因為本科“出身”栽跟頭。雖然在深造時得過很多獎學金,就業時卻因為第一學曆是二、三本院校而屢遭挫折。

據了解,國內很多“211”院校在招聘老師的時候基本都要求本碩博的三個學校要有一個是“211”、兩個是“985”,甚至三個都是“985”。

Heart:很難說本科階段是全日製“211”或“985”院校的碩士、博士的能力就一定比第一學曆是二本、三本的碩士、博士強,兩者間最大的區別也許隻是當年的高考成績有差異。第一學曆真有那麼重要嗎?照此邏輯,是不是連應聘者以前上什麼幼兒園都要查?

東坡快跑:從三本院校到名校碩士、博士,無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沒有堅定的意誌,恐怕很難做到,這樣的人才不正是用人單位最需要的嗎?不經過專業水平測試與科學的考核,怎麼知道他們無法適應招聘崗位,技不如人呢? 用人單位如此離譜的“學曆歧視”,可能會造成與真正的優秀人才失之交臂。

zhong0906:“博士求職查三代”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樣都是博士,而且成績、學術水平相當,看其本科畢業的背景有一定的道理。其一,高考可以相對公平地反映學生的中學知識水平和部分的智力能力因素。其二,經過不同層次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水平有的相差很大,尤其理工科學生。其三,研究生考試隻考一兩門專業課,不能反映出學生本科學業水平。

wangguowei333:“英雄不問出處”不應該成為一句空話,到底是否適合一項工作,應該看個人的能力。

(來源:《求學·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