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這一個集健身功效和攻防技巧於一體的古老拳術,可以說是中華武學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們古老東方一種傳奇的養生功,它卓越的健身功效早已經家喻戶曉、馳名中外。
太極拳,早期曾經被稱為“長拳”、“軟手”等,直到清朝乾隆年間,王宗嶽著成《太極拳論》,才正式確定為太極拳這樣一個名字。關於太極拳的創始人是誰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眾說紛紜。有的說是唐朝的道人許宣平,也有人說是明朝的張三豐,也有更普遍的說法,認為是清朝的陳王廷。關於創始人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的是,太極拳絕非一蹴而就,它是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形成、完善的,它有一個萌芽、發展、壯大、成型的過程,這也正說明了太極拳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
太極拳在長期的流傳與發展過程中,演變出了許多流派,它們各有其不同的風格,其中流傳較廣和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五個流派,分別是: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和孫式太極拳。而在這裏,主要給大家介紹二十四勢太極拳。二十四勢太極拳又叫做簡化太極拳,它是 1956 年國家體委組織太極拳專家從楊式太極拳架中擇取了 24 個不同姿勢動作編串而成的。雖然隻有 24 個動作,但相比傳統的太極拳套路來說,更能體現太極拳動作柔和、緩慢、圓活、連貫的運動特點。
目前,在太極拳的練習人群中,練習二十四勢簡化太極拳者占有很高的比例。它的動作結構簡單、數量合理、內容充實、易學易練,是養生功法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