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十九章大舅哥叫馮敬堯(1 / 2)

袁術仔細一琢磨,發現真相細思極恐。

喜歡組織酒局的蔡邕同誌,保不齊真是腹黑的老滑頭。

想想董胖子被殺後,屍體懸掛在街上示眾,來往百姓奔相慶賀,就他不合時宜的擠進人群,抱著屍體痛哭流涕。

或許他並非是書生意氣,實情是在進行政治賭博。

畢竟他的榮華富貴,是董卓執掌權柄後,一日之內三遷其官,直接將他升至侍中高位。

結果好死不死,這顆大樹突然倒台了,長安朝堂風向巨變,新貴王允正命呂布等人,率軍誅殺董卓餘黨,那麼他平素和董卓勾勾搭搭,隨時可能會遭致殺身之禍。

所以為了保全身家性命,他必須去找王允套近乎。可是董卓屍骨未寒,他若迫不及待的變節,拿熱臉去貼王允的冷屁股,大臣們肯定會瞧他不起,折損他大儒的清譽。

怎麼辦呢,蔡邕藝高人膽大,決定冒險作一場秀。人人都憎恨國賊董卓,他偏要反其道而行,與眾不同的跑去哭喪。

果然不出所料,成功引起了王允的注意,麵對王允憤怒的斥責,蔡邕給出了正當理由。

解釋說,他雖然沒什麼才能,可是怎會背叛國家,而心向暴虐的董卓呢?隻是想起董卓的知遇之恩,不自覺的留下淚來而已。

他知道自己的罪過很大,希望得到王公的原諒,就算是將他下獄,毀容也好,斬腳也罷,他也絕無半分怨言,隻求能留他一雙手,繼續掏糞男孩的事業,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哦不是,是完成漢史的著作,便是他最大的榮幸。

蔡邕給出的理由,聽起來相當有說服力,他哭不僅不能說明品行不端,反而證明他脫離了低級趣味,是站在道德製高點的君子。

尤其他提到自己為了編修漢史,甘願接受黥首刖足的酷刑,如果王允再毀他容砍他腳,無疑如漢武帝閹掉司馬遷,顯得太沒有心胸氣度了。

殊不知,人有千算萬算,不如天有一算。王允恰是認為漢武帝不殺司馬遷,縱容司馬遷完成《史記》,才讓那麼多的宮闈醜事流傳後世。

比如漢武帝遠征匈奴,廣開三邊等豐功偉績,司馬遷僅寥寥數語輕易掠過,反而濃墨重彩記錄了漢武帝信奉鬼神、求仙問丹、封禪祭禮、蠱惑之亂……一係列不光彩的事情。

最終到底是誰閹割了誰,真正答案不言而喻。

現如今國祚衰微至此,導致這一切的禍根,除了殘暴的董卓承擔首要責任,王允作為三公之一的司徒,名義上的百官之首,在朝堂上首鼠兩端,照樣是難辭其咎。

於是乎,王允唯恐有朝一日,這些佞臣秉筆顛倒是非,使之蒙受誹謗與非議,勒令蔡邕在獄中吊頸自殺。

誠然蔡邕百密一疏,臨了也沒能蒙混過關,可這番有理有據的辯解,潛台詞更是暗藏機鋒,絕非一根筋的腐儒想得到,沒準兒還真是腹黑小老頭。

“呸呸呸,我想什麼呢?”袁術暗忖道:“一個為了塊破桐木,都能不懼烈焰的傻叉,又怎會是奸詐小人?許是洛陽朝堂波譎雲詭,發生了什麼不為人知的隱秘。”

他心念一轉,朝著劉表抱拳道:“劉使君仗義執言,本將軍不勝感激……”

“蔡伯喈挑唆是非也好,南陽太守失諸交臂也罷,袁某並不甚在意。南陽千好萬好,到底遠離朝堂,終非久留之地……”

“待宛縣比武結束,袁某勢必親率雄師,與各地諸侯會盟酸棗,興兵誅殺國賊董卓,清君側以正朝綱!”

南陽這樣的風水寶地,袁術還嫌它遠離朝堂,劉表聽了不禁想笑,哪裏知道對方隻是信口開河,滿嘴跑火車忽悠人呢。

“將軍壯誌淩霄,忠心輔弼漢室,請受下官一拜!”劉表跪拜俯伏。

“劉使君,何必如此見外?”袁術連忙攙扶劉表,義正辭嚴道:“袁某五世得沐聖恩,匡扶漢室於將傾,自當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