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十八章劉景生拜見袁術(1 / 2)

“將軍!前廳來了一老者,自稱是荊州刺史,這是他拜謁的名刺!”

袁術接過竹簡,上麵字跡蒼勁有力,如是寫道:“後將軍鈞鑒,下官荊州刺史,恭拜問起居,山陽郡高平縣,魯恭王劉餘後,名劉表字景生。”

意思是說,尊敬的後將軍,下官是荊州刺史,恭順地來向您問安,我是山陽郡高平縣的人,更是西漢魯恭王劉餘的後人,實打實的漢室宗親,名字叫劉表字號景生。

劉表老兒態度謙遜,並非沒有一定道理,茲因他現在的官職,隻是秩六百石的刺史,還不是幾年後,秩二千石的州牧。

反觀男豬腳袁術,官居朝廷後將軍,可以開設府署,地位等同九卿,僅在三公之下,俸祿更是秩中二千石,比什麼秩真二千石、秩二千石、秩比二千石,還要高出那麼一截,就是劉表混到死翹翹,地位仍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袁術朝前廳走去,心裏美滋滋的想到,這人出生太好啊,官職蹭蹭蹭往上升,真是攔都攔不住,簡直跟開掛作弊沒兩樣,分分鍾登上人生巔峰,問你慪人不慪。

他從被汝南郡舉為孝廉,成功邁出政治舞台的第一步,便開啟了平步青雲的仕途生涯,如彗星一般快速崛起。

根據東漢官製,孝廉當中家世顯赫,且才華橫溢者,將會擢升尚書台,陪在皇帝左右處理政務。這些初入台的新人,稱作守尚書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又三年稱侍郎。

別人都是一年,三年,三年又三年,慢慢熬資曆,也不見得熬出頭,他一進去就是坐台當尚書,直接成了他們的頂頭上司。

千萬別會錯意,尚書台的主官是尚書令,袁術隻是皇帝助理的頭目。

接著出任長水校尉,掌管長水部的胡人騎兵,駐防在長安西南的宣曲。

繼而又升任河南尹,河南郡可是京城洛陽的所在地,長官不稱太守而稱尹,同級別的有京兆尹,相當於現代天安門某市市長。

早在n年前,袁術河南尹的官階,已經地位等同九卿,比未來劉表的州牧高了。他因不喜舞文弄筆的文職,又改任舞刀弄槍的武職,先後出任了虎賁中郎將,後將軍等職。

縱觀袁術的仕途,除了初涉廟堂時,跟在皇帝身邊混熟臉,有事沒事刷刷存在感,後來勝任的所有官職,全部是兩千石的高官,富五代的身份硬是好使。

再看看袁紹出道,這些年幹了什麼鬼,尚書郎、侍禦史、濮陽縣長……

屁大點的縣長,也去走馬上任。丟臉!太他娘的丟臉了!

呸啊呸啊,老袁家的驕傲放縱,呸啊呸啊,都被袁紹丟到爪哇國去啦。

這也是袁術瞧不起袁紹,瞅哪哪不爽的原因之一。當然究其根本,還是袁術是袁逢正妻,懷胎十月所生,袁紹則是無媒苟合的洗腳婢,珠胎暗結所生。

雖然按血統論,他們都是朝廷三公,司空袁逢的兒子,但在法律上來講,袁術卻是袁紹的堂弟。

蓋因,袁術伯父袁成,猶未來得及繁衍子嗣,便染病翹辮子了,三房的諾大家業,也落得個無子繼承的窘境。

古人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不受待見的袁紹,就這麼給過繼了出去,鹹魚翻身做了袁成的嗣子。

袁成由於英年早逝,才累官至左中郎將,何況人走茶涼,是以袁紹繼承的政資資源,相較袁術等人極為有限。

然則,凡事有弊必有利,袁紹繼承三房產業後,連他名義上的母親,也要聽從他的安排,除非步子邁大了扯著了蛋,驚動了現任族長叔父袁隗,行事幾乎沒有任何限製,無疑具有最大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