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藥物組成:熟地黃240克,山藥、山茱萸各120克,茯苓、澤瀉、牡丹皮各90克。
2.功能分析:本方為補陰主要方劑,功效以滋補肝。腎為主,並能補脾陰,為三陰並補之方。方中以熟地黃滋腎填精,為主藥;輔以山茱萸養肝澀精,山藥補脾固精,這是補的一麵。又用澤瀉清泄腎火,並防熟地黃之滋膩;丹皮清泄肝火,並製山茱萸之溫;茯苓淡滲脾濕,以助山藥之健運,共為佐使藥,這是瀉的一麵。六藥互相配合,補中有瀉,寓瀉於補,相輔相成,是通補開合之劑,滋補肝腎之良藥,常治肝腎不足、虛火上炎之證。
3.主治病症:①遺精。因腎陰虧虛、相火妄動而致的遺精滑精、心煩失眠、潮熱盜汗、眩暈腰酸、形瘦乏力、舌紅少苔、脈弦細數。②腰膝酸軟。由性生活過度而致的肝腎陰虛、虛火上炎,可引起腰膝酸軟、頭目眩暈、陽物常舉、耳鳴耳聾、盜汗遺精、舌紅少苔、脈細數。③清渴。縱欲傷陰,肝鬱化火,消爍津液,而致大渴引飲、尿頻量多、腰膝酸軟、頭昏耳鳴、口幹,或手足心熱、性功能低(先亢進,後低下)、舌紅苔薄、脈細。④淋證。因腎陰不足、氣化不利而致的小便淋瀝、餘瀝難盡、時輕時重、遇勞加重,兼見腰痛綿綿、尿有熱感、舌紅苔少、脈細數。
4.用法:將藥研為細末,煉蜜為小丸如綠豆大,每日2~3次,溫開水或淡鹽水送服。近代也有作湯劑用,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5.禁忌:①消化不良、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脾胃虛弱的人可以選擇在飯後半個小時以後再服用,避免長期服用對胃腸造成的傷害。②本藥主治肝腎陰虛證,若遺精、淋瀝、消渴等症非肝腎陰虛引起者禁用。③忌辛辣肥甘之品,以免辛熱傷陰、肥甘生濕助火。
6.進補應用:它因在滋補強身方麵的顯著療效而成為補陰的著名方劑。本方重用熟地為君,滋陰補腎,填精益髓;配伍山茱萸養肝澀精,山藥補脾固精,兩藥都可協助熟地以充複腎中陰精,共為臣藥。又配澤瀉瀉腎利濕,並防熟地之滋膩;牡丹皮清瀉肝火,並製山茱萸之溫澀;茯苓健脾滲濕,以助山藥之補脾,共為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