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2014年的中國,不太容易。

太多事要做,太多人要辦。美大佬聯合眾小弟處處找茬,鄰居們也各個不省心。可即便如此,唯一的出路也隻有勇往直前。

改革之路,從來都是血雨腥風。對內打貪腐,立規矩,依法治國提上日程。對外建銀行,設組織,強軍破島鏈。一步步走得艱難,看客眾多。

六十五年的時間,風起雲湧,變幻莫測。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人和事的命運總帶著些戲劇性。

任禮元出生的那年,寶安縣這個小地方有了新名字--深圳。在鄧爺爺的揮手之下,它開啟了自己劃時代的巨變。繈褓中的任禮元,完全不知道自己即將麵臨的是個什麼樣的世界,一如他的父母和全國人民。

萬元戶,漲價,喇叭褲,傷痕文學,出國熱這些詞語,不算完整的代表了八十年代。隻不過任禮元對這些不感冒,他的小小世界裏隻有偷偷借來的連環畫最迷人。

九十年代的《渴望》,大哥大,打工仔,回歸,也同樣不具備什麼吸引力,對於一個青春期的男孩子來說,考試升學和男女之事已足矣燒腦。

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社會飛速發展,任禮元也跟著順利成人。他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誌。他開始辨析出名將爺爺的思想弊端,以及科研骨幹父親的性格缺陷。兩個對他有著重要影響的人,已經不再隻是兩座不可逾越的大山。他平生頭一次有了更遠大的誌向。

哈佛的offer附帶著全額獎學金,順利的把他送到了另一個更為瘋狂的世界。

初到美國的任禮元,不能免俗的受到了文化衝擊。即使來之前他萬事皆有準備,對西方世界也不是一無所知。可文化這種東西的深遠,哪是一兩次旅行和幾本書就可以穿越的。

十年的時間,他從當初那個用教式英文跟人解釋中國的愣頭小子,已經成長為一個精通西式思維,熟練掌握各種高難度英語詞彙的專業人士。多數時候,他甚至已經不需要在用語言去征服別人了。用具時髦的話來說,他長了氣場。

氣場這東西很微妙。人人都有,卻不見得都能被人發覺和注意。任禮元沒空研究這些,他的世界裏隻有目標和行動。

華爾街凶殘至極,他能好好地活著已經實屬不易。在那個紙醉金迷的世界裏,做到潔身自好更像是天方夜譚。

在經曆了一整套國際金融體係的完整曆練之後,二十九歲的任禮元選擇了回國。

六年的時間,他完成了從光大銀行到中投行的完美蛻變,負責的業務是向國外籌集中長期外彙資金。

成績亮眼,背景泛紅。三十五歲的任禮元,年薪分紅上千萬,怎麼看也都屬於人生勝利組的成員。

光鮮亮麗的背後都少不了血淚。任禮元能在這個國有壟斷企業裏占一席之地,付出的一切絕非常人能想象的。常年的高壓生活,帶來的損傷隻有身體自己知道。

今年的十二月,他妥協了。被迫受命歇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假期,奢侈的三個月。

然而嚴謹自律的人,通常都不會允許自己無所事事。他們受不了沒有目標和計劃的閑晃。蹉跎生命和浪費時光是他們人生的大忌。任禮元多少有點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