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這種避孕方法,男女雙方在性生活時常常擔心精液流入陰道而使精神高度緊張,長期容易引起早泄或陽萎,或陰莖抽出後不能射精,影響性高潮出現。有些婦女也會因為陰莖抽出,性高潮中斷,或不能出現性高潮。
另外,類似於體外排精法的壓迫尿道避孕法是在性交即將射精前,男性用手指緊壓位於陰囊後麵會陰部的尿道,迫使精流逆行射入膀胱而不進入陰道起到避孕作用。性交後排尿時,逆行進入膀胱的精液隨尿液排出體外,壓迫尿道雖有一定的避孕效果,但若未壓住尿道,會使精液排入陰道內,導致避孕失敗,而且逆流入膀胱的精液可以刺激膀胱頸部,造成局部充血,出現性交後尿頻現象。同樣,采用這種方法避孕也會因為害怕避孕失敗而造成精神心理負擔,導致類似體外排精法產生的不良影響。
以上兩種方法通常隻作無避孕工具時的暫時避孕法,由於不符合生理過程,避孕效果又不可靠,不適合作為經常使用的避孕方法。
女性避孕法
目前,由於男性避孕方法較少,主要以女性避孕方法為主。女性避孕方法按其種類可分為藥物避孕、工具避孕、手術避孕以及其他一些避孕方法如安全期避孕等。
藥物避孕
藥物避孕的設想是在20世紀20年代就產生了,但受諸多條件的限製直到1960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才批準將異炔諾酮(一種孕激素)作為口服避孕藥用於臨床。多年來經過科研人員不斷地研究改進,避孕藥中的雌、孕激素的含量不斷降低,從而減少了副作用,提高了安全性。目前我國使用的避孕藥的品種在不斷增加,主要有短效口服避孕藥、長效口服避孕藥、長效避孕針、探親避孕藥、事後避孕藥、外用避孕藥和皮下埋植避孕藥。雖說種類和藥物的外形有很大的區別,但女用避孕藥的主要成分是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和雌激素,均類似於女性體內的天然的孕激素和雌激素,各種女用避孕藥僅僅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含量不同而已。
短效口服避孕藥
這類藥物是目前女用避孕藥中應用最廣泛,由孕激素和雌激素配製而成的複合型口服避孕藥,其劑型有糖衣片、紙型片及滴丸。短效口服避孕藥在人體內的作用時間短,必須每天按時服用,停藥後,能很快恢複生育能力。其作用機製主要是抑製排卵;改變宮頸粘液的粘稠度,不利精子通過以及改變子宮內膜的正常組織形態;抑製腺體發育,不利於受精卵著床,改變輸卵管的蠕動;抑製精子獲能等幾個方麵作用於受孕的多個環節而達到避孕的目的。
短效口服避孕藥包括口服避孕片(複方炔諾酮)、2號(複方甲地孕酮)、0號(複方炔諾酮和甲地孕酮)、複方18甲基炔諾酮避孕片等。
短效口服避孕藥按規定於月經來潮的當天算起第5天開始,每天服1片,連服22天,不漏服可避孕1個月。避孕效果十分可靠,可達99%以上。一般在停藥後2~3天月經來潮,然後再從月經的第5天開始服藥,周而複始,一個月一個月地重複下去。女性在停藥後很快恢複排卵,一般1個月左右。此時也可計劃懷孕。
短效口服避孕藥的有效成分,需要在肝髒中進行代謝並經腎髒將代謝產物排出體外。因而患有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腎炎的婦女不能使用,此外患有子宮肌瘤、糖尿病、惡性腫瘤、較重的心髒病、血液病、高血壓以及血栓性疾病等病人不宜使用。哺乳期的婦女也不能使用,因為藥物可經乳汁,影響嬰兒的發育。
短效口服避孕藥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避孕藥,在用藥期間,部分婦女會出現一些惡心、嘔吐、頭暈、乏力、食欲不振等類似於早孕反應的現象,一般堅持服用數月後,症狀會自然消退或減輕。也有人用藥期間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引起出血的原因多是子宮內膜呈片狀脫落,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大多數人出血持續數月後可以自然停止,少數婦女需經治療方能控製出血。由於服藥後子宮內膜因不能正常發育而變薄,致使月經期出血量減少,所以大部分婦女用藥期間月經量減少。少數人用藥後會出現體重增加或麵部色素沉著,停藥後可自行恢複。
緊急避孕藥
53號抗孕片是一種短期口服避孕藥。這種避孕藥的作用是推遲排卵期,或預防受精卵植入子宮,然而其避孕的有效率僅為95%。服用53號抗孕片是在未保護的性交後,或避孕套發生破裂、脫落後預防懷孕的一種補救措施。為確保成功,必須在性交後立即或12小時內服第1次藥,隔12小時再服用1片,以後每晚服1次,共服8片;3周後還需做是否懷孕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