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選擇最佳懷孕狀態與時機(1)(3 / 3)

月經周期並不完全相同

多數在21~35天。排卵則發生在下次月經周期前14天左右。由此,就可以推算出自己的最易受孕期。

宮頸黏液的變化

在排卵前,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不斷增加。雌激素促進宮頸分泌出潮濕、滑潤、富有彈性、清亮或白色的黏液,猶如蛋清狀。這些黏液會經陰道流出。它們可以過濾異常精子,為健康的精子提供營養和通道,引導精子經過宮頸、子宮而進入輸卵管。雖然不同的月經周期易受孕型黏液出現的時間不盡相同,但如果保持記錄,就會發現和了解易受孕型黏液的基本特征和出現規律。

易受孕型黏液的出現,標誌著當時的女性正處於易受孕期。如果要求避孕,那麼在這個階段就要禁止性生活,如需同房,則一定要采取有效的避孕方法。如果希望懷孕,那麼最易受孕的時機是在易受孕型黏液出現的最後2天裏,這時同房受孕率最高。

排卵之後,宮頸會分泌出很稠的黏液,並形成黏液栓,僅有少許甚至沒有黏液從陰道排出。陰道入口處也呈幹燥狀態或僅有少許的黏稠感。在排卵後的這個階段,陰道內環境呈酸性,不利於精子存活。若陰道口連續幹燥3天後,就能確信排卵已經發生,卵子已經死亡。

宮頸本身的改變

排卵期,宮頸上升約2.5厘米,並且變軟,宮頸口微微張開。這與宮頸黏液的變化是一致的,也是女性身體提供的另一排卵信息。

身體其他部位的變化

在月經周期中,因血液中雌激素、孕激素含量的波動,婦女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現一些變化。其主要有以下幾種:腹部一側觸痛、刺痛或劇痛。下腹刺痛或劇痛也稱為“月經間痛”,經常發生在接近排卵時。少量出血或宮頸黏液呈粉紅色、咖啡色。排卵後出現一些綜合症狀,如頭痛、背痛、全身疼痛、煩躁、乳房不適、下腹腫脹以及皮膚不適等。

最佳受孕環境

性交時間與受孕有很大關係。女子在排卵期,往往陰道分泌物突增,性感增強,這是排卵的征兆。卵子離開卵巢後,壽命一般是1~2天。精子在陰道酸性環境中至多能生存8小時,而進入子宮之後,則可生存2~3天。所以每個月經周期內要在排卵前後2天內性交,才有可能受孕。如果性交過稀,則易失去受孕機會。而且性交過稀時,還因精子在男性生殖道內積存過久,使其活力衰退而影響’受孕機會。一般認為,精子成熟後存活28天左右,故性交過稀者死精子數目往往增多,影響受孕。反之,性交過頻也可使精子數量減少或精子發育不全而影響生育。性欲不加節製,甚至縱欲無度,精氣妄泄,就會導致腎虛,造成疾病。腎虛之人,精氣不足,生成的精子數量少、質量差、活動能力弱,多不孕育,即使孕育,其子也稟賦脆弱,先天不足。女子多欲,同樣耗泄陰氣,陰血受損,後果也是一樣的。因此,要提倡節欲健身,以養精蓄銳,增加精子和卵子的生命活力。

注意周圍環境因素的影響

良好的環境能使懷孕婦女情緒穩定、樂觀。在這期間受孕更有利於優生。最佳環境包括氣候、周圍的整潔清爽、空氣清新,這有利於精卵結合著床和胎兒的發育成長。選擇最佳環境條件,要求夫妻雙方感情融洽、思想統一、步調一致,還要注意兼顧工作、學習等,在經濟和物質方麵做好必要的準備。良好的環境條件,不僅是優孕所必需,也有利於優養優教。

受孕最好在家中進行。家中比較安寧、衛生,夫妻對家庭環境又比較熟悉和放心,能做到精神放鬆、情緒穩定,利於優生。旅遊懷孕不可取。因為旅途勞累、生活不寧,衛生條件也得不到保障,一旦懷孕,易於出現先兆流產和胎兒畸形。

優生除與環境中的噪聲因素有關外,亦與不同的地理環境有關,當外界對母親的氣壓增大或減小時都會影響胎兒對氧的吸收,所以懷孕的婦女應停止潛水作業和去高原地帶工作。

注意環境心理因素的影響

我國古代的胎教學說就很重視受孕時環境和夫婦雙方的情緒因素,指出不要在“弦望晦朔、大風大雨、大霧大寒大暑、雷電霹靂、大地晦冥、日月薄蝕”的不正常天氣受孕。因為惡劣的自然環境會給雙方心理方麵帶來不利的影響,在擔驚受怕、牢騷滿腹時,雙方體內的血液與體液就會相應地偏向酸性,從而使健康的體內平衡遭到破壞。在這種狀態下生成的精子和卵子也會變得不健康。

而要優生出健康、優秀的後代,還需要把握住受孕瞬間的胎教。《景嶽全書》中指出“男女交合應在時和氣爽、情思清寧、精神閑裕”的時候進行,這樣“得子非唯少疾,且聰慧賢明”。因此,在你們選擇好的最佳受孕日裏,最好共同做一頓晚餐,然後點起紅燭,放上柔美的輕音樂,在和諧愉快的氣氛中共進晚餐。隨後,在刻意營造出的和諧、優雅的環境中,雙方感情融洽、情意纏綿之時,體液呈弱堿性,便是最好的受孕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