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孕前營養與飲食(3)(3 / 3)

說到野菜和野生食用菌,它們所含的營養成分,特別是其中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含量高於常見的蔬菜。如薺菜中的胡蘿卜素含量遠較菠菜和胡蘿卜高。不少野菜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味美可口,為一般蔬菜所不及。野生的蘑菇和猴頭也是人們喜愛的美味佳肴。

“飲食回歸自然”,這是大勢所趨。可以預料,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類天然食品將和廣大的消費者的日常生活結下不解之緣。

補血食物的種類

黑米

黑米又名補血糯,是我國古老名貴的糯米。富含鐵元素,具有補血功效。是近年來國際市場暢銷的保健食品之一。

黑米可以治頭暈、目眩、貧血、白發、眼疾、腰膝酸痛等症。

煮黑米前先浸泡一夜,煮成粥時,要使黑米完全變爛,湯汁非常黏稠,方可食用。

豬血

據測定,每100克豬血含有蛋白質19克,所含氨基酸達18種之多,其中包括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並含有脂肪0.4克,糖類0.6克,以及多種無機鹽和微量元素。100克全血總鐵含量高達45毫克,而且豬血中的鐵為極易被人體吸收的二價鐵,具有良好的補血功能,尤其是對老年、婦女和兒童缺鐵性貧血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研究還發現,豬血中所含的微量元素鉻可防治動脈硬化,鈷可防止惡性腫瘤的生長。豬血不要生食。

豬肝

每100克豬肝中含蛋白質21.3克,脂肪4.5克,糖類1.4克,鈣11毫克,磷270毫克,鐵25毫克,以及多種維生素等。

驢肉

驢肉性平,味甘酸,功能補氣,養血。適用於勞損,風眩,心煩。

鵪鶉蛋

每100克鵪鶉蛋中含蛋白質12.3克,脂肪12.3克,糖類1.5克,鈣72毫克,磷238毫克,鐵2.9毫克,並含蘆丁、芸香等成分,其所含賴氨酸、胱氨酸均比雞蛋高。

蘆筍

蘆筍又名龍須菜。每100克嫩莖含少量蛋白質、脂肪、糖類及維生素。藥理研究證實,蘆筍中含有許多藥物成分,如天門冬酰胺、葉酸、硒等。

番茄

番茄又名西紅柿。每100克番茄含蛋白質0.6克,脂肪0.2克,糖類3.3克,磷22毫克,鐵0.3毫克及多種維生素。由於番茄中含有多量果酸,保護了維生素C,使其在烹調加工過程中損失較少。它還含有維生素P,對治療高血壓有一定作用。

未成熟的青色番茄也不宜食用,因其含有龍葵堿,味道苦澀,食之胃脘不適,嚴重時可導致中毒。

木耳

每1 00克木耳中含蛋白質1 0.6克、鈣357毫克、磷201毫克、鐵185毫克,以及少量維生素、磷脂、甾醇、膠質等。黑木耳中有一種抗凝血物質,有防治冠心病的效果。經研究證實,可抑製血脂上升,阻止動脈組織中脂質沉積,能促進體內膽固醇的分解轉化,抑製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凝集。

牛奶

現代醫學認為,牛奶為富含蛋白質食品,含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尤以植物蛋白質所缺乏的蛋氨酸和賴氨酸最為豐富。其膽固醇含量比肉、蛋類都低,每100克僅含13毫克。在東非,有個瑪薩伊部族,那裏的人們每天飲奶無度,但他們當中沒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心髒病患者。牛奶還具有預防胃癌的效能,過去日本胃癌發病率很高,占所有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而西歐國家則低得多,這與居民食用牛奶及乳製品的數量有關。

龍眼肉

又稱桂圓,其肉質細軟,液味濃厚,甘甜如蜜,芳香溢口。龍眼肉中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C等,故龍眼肉是不可多得的抗老補品。

胡蘿卜

在西方被視為菜中上品,荷蘭人還把它列為“國菜”之一。其富含胡蘿卜素,1分子的胡蘿卜素分解可得2分子的維生素A,因之被稱為維生素A原。美國的科學家發現,維生素A供給量低的人群癌症發病率比正常人要高出2倍。胡蘿卜中的木質素,也有提高機體抗癌免疫力和間接消滅癌細胞的功用。胡蘿卜還含有9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氨基酸占5種,尤以賴氨酸含量多而著稱。有的科學家指出,日本人的長壽與常吃胡蘿卜有關。

中醫學認為,胡蘿卜生或熟食能補氣生血,凡久病勞損、老幼體虛者,皆宜常食。

芝麻

亦稱胡麻,是傳統的滋養強壯品,中醫養生學認為,黑芝麻長於補益肝腎,養血益氣,故能烏須黑發,強壯筋骨,補虛生肌,滋養五髒,對身體虛弱、須發早白、少血無力者均可作為輔助食品。

烏賊

烏賊又名墨魚。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質13克,脂肪0.7克,糖類1.4克,鈣14毫克,磷150毫克,鐵0.6克,維生素1毫克,還含有豐富的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