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補腎壯陽,益精補髓。久用延壽,適用於腎虛之帶下病。
2.腎陰虛之帶下
相火偏旺,陰虛失守,任帶不固,火旺迫之,帶下赤白者。
症見:質稍黏無臭,陰部灼熱,頭昏目眩,或麵部烘熱,五心煩熱,失眠多夢,便艱尿黃,舌紅少苔,脈細數,宜用益腎滋陰,清熱止帶之藥膳治療。
何首烏煲雞蛋
【用料】 何首烏60克,雞蛋2個。
【做法】 將何首烏、雞蛋加水同煮,雞蛋熟後去殼取蛋再煮片刻,吃蛋飲湯。
【特點】 滋陰降火,適用於腎陰虛之帶下病。
米酒煮蚌肉
【用料】 蚌肉150克,花生油、食鹽、米酒、薑汁各少許。
【做法】 將蚌肉洗淨,鍋中放入適量花生油,待油煎香後再放入蚌肉,然後加入米酒2~3湯匙,並加入薑汁1湯匙、清水適量同煮,用食鹽少許調味,食蚌肉飲湯。
【特點】 清熱滋陰,適用於腎陽虛之帶下病。
蟲草紅棗燉甲魚
【用料】 活甲魚1隻,蟲草10克,紅棗20克。
【做法】 將甲魚切成4大塊,放入鍋中煮沸,撈出,割開四肢,剝去腿油,洗淨;蟲草洗淨;紅棗用開水浸泡。甲魚放入湯碗中,上放蟲草、紅棗,加料酒、鹽、蔥節、薑片、蒜瓣和雞清湯,上蒸籠蒸(或隔水蒸)2小時,取出,揀去蔥、薑,佐餐食,每日2次。
【特點】 滋陰益氣,適用於腎陰虛之帶下病。
濕熱帶下的治療
經行產後,胞脈空虛,如因攝食不潔或因久居陰濕之地,或因手術損傷,以至濕邪乘虛而入,蘊而化熱,傷及任脈、帶脈,發為帶下。此外,亦有肝經濕熱下注,或因熱毒蘊蒸損傷血絡,導致帶下赤白者。下麵主要介紹濕熱和熱毒2種帶下病的藥膳治療。
1.濕熱帶下病
帶下量多,色黃或黃自,質黏膩,有臭氣。胸悶口膩,納食較差,或小腹作痛,或帶下色白質黏如豆腐渣狀,陰癢等,小便黃少,舌苔黃膩或厚,脈濡略數。宜用清利濕熱之藥膳。
車前草燉豬小肚
【用料】 鮮車前草60~90克(幹品20~30克),豬小肚200克,食鹽適量。
【做法】 將鮮車前草洗淨,清水適量,加切成小塊的豬小肚,放少量食鹽,燉半小時即可,飲湯吃豬肚。
【特點】 藥膳裏車前草清熱利濕,治帶下;豬肚為引經藥,使藥力直達小腹部,並可減輕車前草苦寒之性味。二者合用,對因濕熱引起的帶下病效果較好。
葵荷糖漿
【用料】 向日葵莖(或根)12克,荷葉12克,紅糖適量。
【做法】 以水3碗,煎向日葵莖(或根)、荷葉至半碗,加紅糖溶化或熬成糖漿即成。每日2次,飯前空腹飲下。
【特點】 清熱化濁,適用於濕熱之帶下病。
冰糖冬瓜子湯
【用料】 冬瓜子30克,冰糖30克。
【做法】 將冬瓜子洗淨,碾成粗末,加入冰糖,衝開水1碗。放在陶罐裏,用文火加水燉服。每日2次,連服數日。
【特點】 清熱利濕,適用於濕熱之帶下。
2.熱毒帶下病
帶下量多,或赤白相兼,或五色雜下,質黏膩,或如膿樣,有臭氣,或腐臭難聞,小腹作痛,煩熱口幹,頭昏暈,午後尤甚,大便千結或臭穢,小便黃少,舌紅苔黃幹,脈數。宜用清熱解毒之藥膳治療。
萆薜銀花綠豆湯
【用料】革薜30克,銀花30克,綠豆30~60克,白糖適量。
【做法】 先將前二味洗淨煎水,藥汁和綠豆共煮為粥,加白糖適量調味,每日1服,連服3~5天。
【特點】清熱解毒,適用於熱毒所致帶下病。
馬鞭草蒸豬肝
【用料】馬鞭草60克(幹品30克),豬肝60~100克。
【做法】將馬鞭草洗淨切成小段,豬肝切片,混勻後盛於碟中,隔水蒸熟服食,每日1次,3~4天顯效。
【特點】清熱解毒,適用於熱毒所致帶下病。
薏苡仁土茯苓粥
【用料】薏苡仁50克,大米150克,土茯苓10克。
【做法】上料淘洗幹淨,土茯苓裝入紗布袋,紮口,水煮至米爛粥濃,去藥袋,食粥。
【特點】清熱利濕解毒,適用於熱毒之帶下病。
帶下病的預防
①注意調理飲食。飲食不節可造成脾虛而致帶下,如過食辛辣(薑、椒之類)、刺激性較強的食物,或飲烈性酒類,脾經濕熱蘊結損傷任、帶二脈,以至黃色穢濁之液下注;相反,若過食生冷,損傷脾胃,不能化濕,水濕之氣也陷而為帶。
②節欲益腎。房事不節,縱欲無度,是產生腎虛帶下的重要原因,故本病的預防首先應節製性生活。一般以每周1~2次為度。
③調攝情誌。赤帶的產生與肝鬱火旺關係密切,而導致肝鬱的最主要因素是情誌不舒。女子與男子相比,心胸較窄,多好計較小事,鄰裏的語言、公婆的表情、丈夫的態度等,都可引起女子的情緒變化。明白了情誌不舒可以致病的道理後,應胸懷寬闊,識大局,顧大體,以理智控製自己的感情,這樣肝鬱而導致火旺的因素即可以消除。
④夫婦同治。原因是有的帶下病是因滴蟲、真菌性陰道炎所致,丈夫的生殖器及尿道中存留的滴蟲及真菌,可以通過性交而進入女子陰道,從而引起滴蟲、真菌性帶下病,故除夫婦的內衣均應常洗換外,每次性交前,雙方應先將生殖器官用肥皂水洗淨後,方可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