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更易成“癮”,是因為無法排解壓抑
沒有壓抑,就沒有對虛幻的沉迷。父母的教育,就是要給男孩排解壓抑。
一些教育專家曾經呼籲:“男孩更易成‘癮’,因為成長中的男孩的情緒更難控製,男孩更容易受到壓抑。”
男孩更易成癮並非空談,有明確的數字作為證據。2010年,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發布的《中國青少年網癮數據報告(2009)》稱:目前我國城市網癮青少年約占青少年網民的14.1%,約為2404.2萬人。此外,手機上網可能會成為青少年上網成癮的新動向。而在這個成癮的人群中,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於沉溺於網絡。男性青少年網民上網成癮比例為18.29%,女性為5.11%,男性約比女性高出13.18個百分點;在網癮青少年中,男性比例達68.64%,遠遠高於女性的31.36%。
著名教育專家孫雲曉在《拯救男孩》中表示:在其他物質成癮中,男孩的成癮比率也要遠遠高於女孩。他說:“在吸煙成癮行為上,對北京、上海等18省、自治區、直轄市213253名青少年的調查表明,男生吸煙行為遠遠高於女生:男生嚐試吸煙率是女生的2倍;男生現在吸煙率是女生的5倍;男生重度吸煙率是女生的6倍;男生首次吸煙年齡≤13歲的報告率是女生的3倍。在飲酒成癮行為上,不管是我們的經驗還是調查數據都說明,男生的飲酒成癮行為遠遠高於女生,如江蘇省疾病控製中心2003年對5169名中學生的抽查結果表明,69.9%男生嚐試過飲酒,遠遠高於女生。在吸毒等其它危害更大的藥物成癮上,男性的比例也遠遠高於女性。”
那麼,到底為什麼男孩會比女孩更易成癮呢?
第一,生理因素使然。
據國家衛生部一項心理健康促進研究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與女孩相比,男孩的情緒控製能力更低,好奇心更強,嚐試行為更多。很多綜合因素放在一起,使得男孩更易成癮。
1.男孩的情緒控製能力低。
就生理結構來說,青春期的男孩情緒波動比女孩更大。同時,社會給男性的角色定位使得男孩必須要讓自己堅強、勇敢,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於是該哭的時候不能哭,該退讓的時候不能退讓,隻有義無反顧地往前衝,這使得男孩的情緒受到更多的壓抑,排泄的渠道更少,一旦超過一定的界限,就會變得難以控製自己的情緒。
2.男孩的嚐試行為更多。
一般來說,十幾歲的男孩比女孩更好動,更願意嚐試一些新奇的東西,例如煙、酒等,受一些媒體的不良影響,很多男孩認為:有姿態的抽煙顯得很酷,瀟灑地喝酒顯得很有男人味。“酷”、“有個性”,這些詞彙對青春期男孩的吸引力遠遠大於一份優異的成績單。所以,一般的男孩都會選擇進行改變自己的嚐試,以圖使自己在眾多的男孩中脫穎而出。
而且,一般說來,那些越是在正統教育裏不受歡迎的男孩,“成癮”的幾率就越高,因為在正統渠道裏得不到認可的男孩,更希望通過改變外在的形象特征,變成一個酷酷的男孩,來贏得自己應有的地位。
第二,教育不到位。
另據國家教育部的一些數據顯示,網絡成癮、電視成癮、遊戲成癮的人群當中,十幾歲的男孩占的比例比較大,大量家庭共同的特點是父親起到的教育作用太少,母親教育孩子的方式過於簡單,要麼是嘮叨,要麼是打罵,要麼就是哭訴哀求。在青春期的迷茫時期,母親的嘮叨幫不了他,他需要通過其他途徑找到人生的快感,這就容易出現物質成癮的問題。此時,父親不為他樹立規則,他就會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第三,缺少友誼。
那些缺少同伴的男孩成“癮”的幾率也會更大。目前十幾歲的男孩獨立活動空間當中,建立有效夥伴關係的機會非常少,他們隻能更多地通過網絡遊戲,甚至是戰鬥式的網絡遊戲來獲得同伴,以求滿足對夥伴的需求。
也就是說,生理因素是男孩成癮的重要原因,但是教育這個後天因素,卻也是成癮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成分。如果親子關係差,教育不到位,隻是憑單純的打罵,缺少真正的關愛和情感的交流,那麼教育就將成為成癮的導火索和助推劑。
對於父母來說,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癮,那麼,就要多和兒子進行平等溝通,用細膩的觸覺來感受孩子的感受,以免孩子沉迷成癮而不能自拔。
青春期的男孩更容易孤立自己,同時,因為男性的角色定位,讓他不知道如何排解自己的情緒。在迷茫而孤獨的時候,他會選擇一種物質作為依賴。所以,父母要能隨時和孩子溝通,及時排解孩子的不良情緒,幫助孩子打開通向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