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你為什麼聽不到男孩的心裏話(2)(1 / 3)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得首先明白,十幾歲的男孩,他們到底在想什麼?教育專家唐·埃利姆認為:這個年齡的孩子,思維已經進入了更廣闊的空間——抽象思維,他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新發現的能力上,這種能力就是批評和分析自己以及周圍人和世界的能力。

簡單說來,這個階段的男孩,急於認識自己、表現自己、改善自己,他們希望自己是強大的,外界對他的態度直接決定他對自己的判斷。如果周圍人用無奈的眼光看待他們的時候,他們會感到迷茫、躊躇,不知道哪裏出了問題,為了找到答案,他們會更加深入地進行“探索”,製造麻煩。如果周圍人用十分厭煩的語言和行為對待他們的話,他們就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他們會極其厭惡自己,用各種方式企圖來埋沒自己。這時候,他們製造麻煩,是想讓那種麻煩來毀掉自己。如果父母認識不到這一點,就真的會毀掉一個男孩。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厭煩,要比其他人的厭煩更容易傷男孩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麵對男孩不斷製造的麻煩呢?

第一,給孩子旺盛的精力找到發泄口。

一般來說,隨著神經係統的逐漸成熟,青春期的男孩已經不像少兒時期那麼煩躁不安了,但是雄性激素的發育又讓他們變得活躍、精力旺盛。這時候,如果一味壓製他,就會適得其反。與其如此,不如給孩子找到一個發泄口,讓男孩利用旺盛的精力做一些“正經事”。

1.帶兒子去做運動。

這應該是父親的責任。帶著孩子一起玩,你有更多機會聽聽孩子的心聲。這種方法無論對孩子的身體發育還是精神發育,都是非常好的。

2.給喜歡破壞的孩子一個破壞的空間。

孩子喜歡動手,就讓他動手做一些製作,物理實驗、化學實驗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還能促進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當然,還是要遵守原則,不要強迫孩子,要自然地引導他。

第二,要時時注意孩子的情緒。

有些男孩性格內向、懦弱,可是忽然之間會製造一些麻煩,讓父母大跌眼鏡。其實,這類男孩之所以製造麻煩,是因為他們無法控製情緒的波動。父母要隨時關注孩子的情緒,在孩子的思想產生波動的時候,采取安撫孩子的措施,承認孩子的感受,直到孩子的不良情緒得到緩解為止。

第三,讓兒子找到一種歸屬感。

13~18歲的男孩,既被團體吸引又抵抗人群。加入團體會使男孩獲得同一感,這會減弱孩子的孤獨和焦慮,但同時他又害怕在團隊中失去自己的獨立性,因此,有時候又會故意違背團隊的規則。但不管怎麼說,團隊給了孩子一種歸屬感,這種精神撫慰要比父母給孩子的教導更容易促進他成熟。所以,要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團體,有了歸屬感的孩子製造麻煩的幾率會下降。除非這個團隊本身就在製造麻煩。

這裏需要注意一個問題。孩子製造麻煩沒有什麼對錯之分,不要給孩子貼標簽。也就是說,既不要強調孩子製造麻煩讓人感到難受,也不要強調孩子製造麻煩是因為他比別的孩子聰明。父母不要給孩子貼上任何標簽,否則,孩子可能就會按照你標簽的指向走到一個極端。無論是哪一個極端,對孩子的成長都極為不利。

總之,孩子在製造麻煩時,父母一定要謹言慎行,給孩子自我思考和反省的時間,同時也給孩子破壞的空間,讓孩子能充分認識自己,並有意識地去改善自己。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被人討厭,所以即使你的兒子製造的麻煩讓你難以忍受,也不要嚴苛地打擊他,要善於發現孩子製造麻煩的動機,試著去理解孩子,給孩子一個需要的空間,無論是靜止還是發泄,讓他進行自我調整,這樣他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意願。

你了解男孩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嗎?

沒有無緣無故的違抗行為,隻有無緣無故的極端教育!

你的兒子長大了,你還沒有來得及高興,卻突然發現,他已經變成了一個陌生的男人,他的許多行為,你都難以理解。他可能會聽非常吵鬧的音樂,可能為了打籃球放棄一次至關重要的考試,可能會參與某個打架活動,可能會愛上網絡遊戲而且不能自拔……

疏於觀察的父母總是會對兒子的蛻變莫名其妙,其實,孩子的任何反常行為,背後都有一個可理解的原因。如果你沒有看到那個原因,卻一味指責孩子的錯誤,糾正孩子的行為,那麼你有可能錯過與孩子溝通的最佳時機,甚至可能錯怪一個善良而聰明的孩子。

不知你是否看過《小抄寫員》,這是意大利作家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在《愛的教育》一書中的一個經典感人的親情故事。

敘利奧的父親是一位鐵路職員,由於收入微薄,他不得不靠給人抄寫來貼補家用。可是他的視力越來越壞了,身體也越來越差,因此經常抱怨。懂事的敘利奧決定幫助父親,當請求被拒絕後,敘利奧就在暗地裏幫助父親。

每天晚上十二點之後,聽到父親回臥房休息,敘利奧就會起來幫助父親抄寫。幾天後,父親高興地宣布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強了,可糟糕的是,他緊接著發現敘利奧學習時沒精打采,不停打盹,似乎非常厭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