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新醫改形勢下醫院思想政治工作(1 / 2)

淺談新醫改形勢下醫院思想政治工作

醫院與公共管理

作者:袁祥榮

摘要:在開展新醫改的過程中,各方麵的利害關係非常複雜,人們的思想觀念活躍而多變,一些影響穩定的因素時而發生。下麵筆者將介紹如何在新醫改形勢下做好醫院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強醫院員工的服務意識,轉變員工思想觀念,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讓人民群眾滿意。

關鍵詞:醫改形勢 醫院 思想政治工作

新的醫改方案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具體體現。抓好醫改方案其中的幾項重點改革,能加快我們國家醫療衛生服務的發展,促使我國基本醫療保障製度改革在全國全麵開展,有效提高我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普及性,有效地減輕人民群眾的醫藥費用負擔,確確實實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在開展新醫改的過程中,各方麵的利害關係非常複雜,人們的思想觀念活躍而多變,一些影響穩定的因素時而發生。必須注重在新醫改情況下做好醫院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醫院員工的服務意識,轉變員工思想觀念,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讓人民群眾滿意。

一、 當前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重業務,不講政治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少數醫療衛生單位出現了重業務,不注重政治理論學習的現象。認為醫療業務是醫院工作重點,醫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無,院領導隻要把醫院醫療業務和醫院的經濟搞上去就行。因此造成對黨在各個階段的路線、方針、理論理解不夠。

重經濟效益,不注重政治理論學習的現象沒有得到根本轉變。醫院在績效工資分配改革中,由於衛生機構補償不夠健全以及經濟效益的誘惑,導致員工隻顧注重經濟效益,不顧社會效益;對廉政建設、作風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不夠重視。

價值觀念傾斜,職業道德滑坡。少數醫務人員理想信念淡漠,缺乏敬業精神,職業道德和工作職責被淡化,價值觀傾斜,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滋長。把“辦院”宗旨和規章製度放在腦後,對患者不負責任,不能讓老百姓滿意;更有甚者職業道德滑坡,經不起金錢的誘惑,出現了一些“收紅包、拿回扣、開大單、小病大治”等有悖於職業道德的現象。

沒有緊迫感和危機感。隨著改革向縱深發展,國有企業員工下崗、轉崗;政府機關減員增效,工作人員實行分流,再就業難已成為社會的焦點問題。而醫療衛生單位屬於社會上的熱門單位,醫務人員普遍存在著一種優越感,特別是少數同誌缺乏危機感、緊迫感,自以為企業改革、機構調整與自己無關。

員工缺乏對醫院改革的理解。國家在進行醫療改革中,對醫療機構沒有給予一定的補償機製,醫院的壓力很大,其醫療設備購置、醫療環境整治、人才引進等等,消耗了醫院大量的資金,從而使本就發展乏力的醫院雪上加霜。但員工確認為醫院的經濟收入都投入到醫院的建設,擠壓了員工的收入空間,為此員工意見很大,消極思想嚴重。認為醫院的發展是盲目投資,持有抵觸情緒。

二、思想政治工作對改革有促進和保證作用

深化改革,從根本上講就是進一步調整好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係。個人利益的得失往往容易引起思想的波動,靠幾條硬性的規定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需要用思想政治工作去調節、疏導,從而化解人們的心理壓力,使理解、支持和參與改革的觀念成為社會心理的主流;思想工作的重點應把握改革過程中的社會心理滯後的現象上,如一些人對改革漠不關心、抱著等待觀望態度、工作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還有人認為改革就是要多得利益,因此一切靠利益驅動,忘了改革是為了更好的實現人民整體利益的內涵,把國家、人民的利益置於腦後於不顧,隻講個人利益不講義務、隻想索取不想奉獻;再有就是抵觸埋怨情緒,特別是個人利益受到傷害時,一部分人出現心理失衡,認為改革是與人過不去,從而抑製了參與改革的熱情。這些思想障礙,需要通過思想政治工作去理順人們的情緒,加強對改革的認識,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促使員工積極支持、主動參與改革。

三、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算細賬的方法,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

改革是全社會的係統工程,涉及社會各個層次、任何局部想要回避都是不可能的。要樹立改革的信心和勇氣,每個人都要爭做改革的參與者和實踐者。擺事實就是要把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內容步驟及光明前景說清楚,使員工理解和認識改革的意義,以此來鼓舞士氣、增強鬥誌、積極參與改革的行動;改革教育一定要結合本單位、本部門的實際,做到有條不紊地進行,不能盲目冒進或采用搞運動的方式。在方案未成熟、員工深層思想認識問題未解決之前,要先以試點做起,以點帶麵、總結經驗、逐步推廣。先讓員工有個承受和接受的過程。起初大家對改革認識不同,全麵推進改革有一定困難。等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員工看到希望,就會消除疑慮、增加信心;在涉及個人利益時員工想聽到實實在在的道理,更想得到改革紅利,這是無可厚非的,多勞多得符合社會主義勞動分配的原則。在改革的過程中,通過把情況講明白、道理講清楚、算細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