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轉變教學理念的基本立足點
1.深入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群體性格特征,以學生為本,是有效組織課堂的前提
有效的課堂組織,既要考慮到教師本人的組織能力與特長,也要照顧到課堂規模,更要全麵掌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群體性格特征。當代大學生成長於改革開放以後,具有天生的優越感和強烈的民主意識。這些特點使得單一的課堂灌輸和政治說教難以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和說服力,反倒容易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這就使得針對當代大學生的課堂教學具有雙重性質:一方麵是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另一方麵是尊重大學生的民主與平等精神。隻有學生在教師主導的課堂上體會到“獨立人格”,他們才對教師與課堂產生敬畏之心,才能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因為這個參與的過程既是知識增進的過程,也是個體價值增進的過程。總之,通過精心的課堂設計,讓課堂成為展現當代大學生群體性格特征的舞台,才能真正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深入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群體性格特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主要有兩個內涵:“學生”不僅泛指大學生群體,更是指每一位學生的人格、興趣、權利、需要等,因而授課內容和方式要因時製宜、靈活多樣,並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發言和觀點;要把學生看成是發展中的人,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對於部分學生表現出來的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傾向,要用徹底的理論來引導說服他們。對於學生在討論和談話中表現出來的狹隘思想,要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他們。“以學生為本”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根本理念,它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改進考試的內容和形式”就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比如,我們的“3+1菜單考試法”就很受學生歡迎。期末試卷統一考試占到總成績的60%,這是學生的必考項目。對於另外40%的期末成績,每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在社會調查、課堂演講、主題征文三個菜單項目中任選一項。
2.深入了解學生的“問題需求”,以學生需要解答的問題為切入點,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在四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概論”課與現實結合得最為緊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內容,學生不免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對於問題的發掘及本質的揭示,學生又往往“淺嚐輒止”。這就需要任課教師解決這樣的問題,即幫助學生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克服直觀與理論的反差,從而提高理論水平並培養起科學的思想方法。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在課堂上引入“問題征求”做法。提前讓學生預習即將講授的章節,並提出一個最需要老師解答的問題。教師對這些問題進行彙總,在具體章節的講授中著重回答那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實踐證明,這一做法了解並解答了學生最為關心的問題,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加強了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同時,以問題切入,也是課堂組織的一種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