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不悲觀,不消極——用樂觀的心態感染孩子(2)(1 / 3)

8。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不要動不動就打他

專家不讚成靠打來懲罰孩子,要允許孩子做錯事。被打皮的孩子在父母麵前都會緊張,父母不在的時候會更加淘氣不聽話,所以靠打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可能還會加重他的逆反,就更談不上快樂了。

9。積極尋找正確的教育方式

著名教育學家塞利格曼指出:父母批評孩子的方式正確與否,顯著地影響著孩子日後性格是樂觀還是悲觀。父母對孩子的批評應該恰如其分,不應把幾次錯誤誇大成永久性的過失。父母應該具體指出孩子的錯誤及犯錯誤的原因,使孩子明白自己所犯錯誤是可以改變的,並知道從何處著手改變。

總之,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應擔負起為他找朋友的責任,孩子有朋友在一起玩就會快樂,有快樂就會少生病,長大了也會積極向上地去處理問題。父母應順著孩子的性格發展,與其讓他學習他不喜歡的東西,還不如先教會他如何找到快樂,一個快樂的孩子比一個什麼都會的孩子更有前途。

珍惜孩子的愛心

央視中學生節目《第二起跑線》中曾有一個小品:一位媽媽在洗衣服,而女兒坐在旁邊看書,女兒突然看到一個故事讓她很感動,於是就對媽媽說:“媽媽,我很愛你。”媽媽聽了以後沉默著繼續洗自己的衣服。女兒看媽媽沉默不語就又說:“媽媽,我真的很愛你。”媽媽聽了過一會兒才說:“直說吧,你要多少錢?”女兒一聽就愣在了那裏。

媽媽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她覺得孩子總是要錢,每次要錢的時候,孩子就會嘴巴甜如蜜,平時就不會有這麼多笑容和溫情,這時孩子湊過來說很多好話,就會讓媽媽想:“你說多麼愛我,還不是要跟我要錢啊。”其實女兒不過是看到媽媽在辛苦地洗衣服,而書中的故事讓她感動,就突然良心發現,心中產生了愛的情愫,於是向媽媽表達了愛。雖然她的表達有點突兀,但卻是發自內心的,而這時媽媽的反應顯然讓孩子感到很難過。

其實,孩子是不斷成長的,他可能會在某一個時刻頓悟,突然產生一個愧意或者悟出了一個道理,他表達了一種心中的情感,父母就要珍惜孩子這種愛的表達。

在這方麵,加拿大的一對父母就做得很好。

瑞恩是加拿大一個普通家庭裏的普通孩子。有一天,瑞恩從老師那裏聽說了非洲孩子的生活狀況:孩子們沒有玩具、足夠的食物和藥品,很多孩子甚至連潔淨的水都喝不上,他們因為喝了受汙染的水而死去。

老師說:“我們的每一分錢都可以給他們幫助:一分錢可以買一支鉛筆,60分就夠一個孩子兩個月的醫藥開銷,兩元錢能買一條毯子,70加元(約合380元人民幣)就可以幫他們挖一口井……”

瑞恩深受震驚。他想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不過,他的媽媽並沒有直接給他這筆錢,也沒有把這個想法當成小孩子頭腦一時發熱的衝動。媽媽對瑞恩說:“家裏一時拿不出70加元。你要捐70加元是好的,但是你需要付出勞動。”媽媽讓他自己掙這筆錢,媽媽說:“你要多幹一些活,多承擔一些家務,慢慢地積攢,積攢到一定時候,就能夠有這些錢了。”瑞恩說:“好,我一定多幹活。”

於是瑞恩開始在承擔正常家務之外做更多的事。哥哥和弟弟出去玩,他吸了兩小時地毯掙了兩元錢;全家人都去看電影,他留在家裏擦玻璃賺到第二個兩元錢;他還要一大早爬起來幫爺爺撿鬆果;幫鄰居撿暴風雪後的樹枝……

4個月後,瑞恩終於攢夠了70加元,他把這些錢交給了相關的國際組織。

然而,工作人員告訴他:“70加元隻夠買一個水泵,挖一口井要2000加元。”

小瑞恩沒有放棄,他開始繼續努力。一年多以後,通過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他終於籌集了足夠的錢,在烏幹達的安格魯小學附近捐助了一口水井。

事情至此並沒有結束,瑞恩知道還有更多的人喝不上幹淨的水,於是他決定攢錢買一台鑽井機,以便更快地挖更多的水井。讓每一個非洲人都喝上潔淨的水成了瑞恩的夢想。他真的堅持了下去。

瑞恩的故事被登在了報紙上。於是,5年後,這個6歲孩子的夢想成為千百人參加進來的一項大事業。2001年3月,一個名為“瑞恩的井”的基金會正式成立。如今,基金會籌款已達近百萬加元,為非洲國家建造了30多口井。這個普通的男孩,也被評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被人稱為“加拿大的靈魂”,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去愛和幫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