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陶瓷繪畫的意境營造(2 / 3)

陶瓷繪畫講究留白,在繪畫眾多的表現手法中,留白是體現中華民族風格的一種藝術手段。留白是一門藝術,是一層境界,更是一種智慧。留白是營造陶瓷繪畫藝術魅力的重要手法,將陶瓷繪畫靈動幽眇的意蘊和令人品味不盡的詩意推向極致。

二、虛實相間的藝術手法

陶瓷繪畫中的虛實,“實”是指作者用以寄托情思直接展現於畫麵的部分;“虛”是指作者有意隱去不畫或者大致描繪,但並非不重要的部分。“實”應當導向虛,有超越自身的潛能和趨勢;“虛”應維係於實,虛實相互距離不宜過近,也不宜過遠,虛實相間、相得益彰。雖然畫麵上出現的直觀表象是“實”,但在藝術處理中,作者必須在“虛”上多費思考、以虛襯實。虛,能使畫麵直觀的主體得以充分、突出的表現,保證全畫麵藝術形象的主導性。在對繪畫對象審美特性全麵把握的基礎上,加以有目的性和有傾向性的取舍、提煉,才能抓住畫麵所要表現的重點,進一步精心描繪。畫麵主體力求清楚、明確、突出;次要的東西連同背景可以盡量省略放棄。這種大刀闊斧的取舍方法,使傳統繪畫在表現上有了較大的靈活性,同時可使所表現的主體呈現突出的視覺衝擊力,使人過目難忘。老子說:“知其白,守其黑”,就是講虛實相間的道理,擺實就是布虛,布虛就是擺實。成功安置“實”和“虛”,就會引起有效的藝術知覺、審美聯想和審美想象。八大山人、齊白石,畫魚、畫蝦在紙上,不畫水似有水,通過虛化處理的水盡成空白,便突出了實景,讓人凝神關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釉料是陶瓷繪畫的主要顏料,陶瓷畫家創作之前要對所用釉料有充分的認識,充分發揮釉料燒製工藝的特點,靈活自如地表現自己的藝術感受。 如高溫顏色釉瓷器是景德鎮的四大名瓷之一,“進窯一色,出窯多彩”,高溫顏色釉彩繪更像是一種藝術探險,其精髓就在於窯變的神秘莫測,讓人充滿了期待感。隻要運用自如,就能性靈流露、形成雅健疏秀,韻味醇厚的藝術風格。高溫顏色釉以色彩豐富、晶瑩剔透見長,釉料高溫窯變後的璀璨光色,活躍生動,顏色自然豐富,有“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的比喻,令人驚奇,叫人陶醉。高溫顏色釉通過“窯變”,成為了離奇的釉色,釉麵上自然形成一幅幅神秘的畫卷,有的如紅霞滿天,彩雲追月;有的如遠山飛瀑,心曠神怡;有的如大漠孤煙,蒼涼蕭瑟;有的如江南秀色,水天一色。通過肌理、噴灑、糅合等藝術手法將釉色的變幻莫測表現得淋漓盡致,虛實如夢幻般美麗。燒製後再進行釉上繪畫的綜合裝飾是景德鎮當今運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手段,筆法細膩的畫工與自然天成的窯變釉彩虛實相間,相互掩映,構成了一幅絕美的視覺畫麵,釉色的虛實變化營造了陶瓷畫麵悠遠的意境。

又如景德鎮青花瓷,它質地細白,素淡雅致,潤潔如玉,嬌翠欲滴。傳統陶瓷青花繪畫在用筆的幹、濕、濃、淡、焦,也是另一種“虛實”表現手法,正所謂“料分五色”,在創作過程中,講究運筆的輕重、緩急,料分的濃淡,水量的多少,釉麵和毛筆接觸時間的長短均會影響整體效果。如當代陶瓷大師陸如先生梅蘭竹菊四君子畫麵,水、青花料、筆法的恰當運用,用筆剛柔相濟、虛實相間,中鋒、側鋒、逆鋒等筆法的全麵運用,表現出畫麵對人視覺的衝擊和感受,同時也表現出了青花繪畫筆墨妙趣橫生、變化多端的藝術感染力,體現出了清新灑脫的個人風格。

虛實相間的陶瓷青花繪畫效果追求一種形式美,是繪畫者內在氣質與氣度的表現,是無與有、虛與實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