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站上中國人物繪畫藝術的高地(2 / 3)

對於人們熟知的領袖人物,王西京畫出了精神和風采,對人們並不熟悉的曆史人物,畫家依然可以用筆墨表現出神韻和氣魄。王西京勤奮地創作了一大批曆史人物畫卷,細細數來,大約有二三百幅了,從民族英雄到文化名人,每一幅都帶給人們愉悅和回味。按說那些林林總總的曆史人物,並沒有留下具體的形象資料,似乎隨便了解一下那個朝代的風俗、建築和服飾,隨便套到一個人體形象身上就可以命名了,這樣的作品社會上是很多的。但這樣的作品在社會上並不能產生多少影響,觀眾並不認可,感覺你畫的不是那個古典人物,隻是有個題簽,在強製推動人們完成“二度創作”。但王西京對曆史人物鑽研得很透徹,把握得很精準,並且他竭力追求精神層麵的氣質貫通,所以他創作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個生動鮮活的形象,讓觀眾很快就進入了意境,認為那個曆史人物就是這樣的形象和氣質。記得他曾創作過一幅《楊貴妃》,後來馬嵬坡要樹楊玉環的塑像,就是照他的創作藍本進行的,而且似乎至今誰都認為楊玉環就應該是那個形象呢。那幅《王羲之戲鵝圖》,更是把書法家喜鵝愛鵝的生活情趣生動地再現出來。鵝也通人性的,一伸一曲,盡顯優雅,與書法家形成一種呼應與伴侶關係,親切而又自然。特別是《李清照》這幅描寫宋代女詞人的作品,那憂傷的眼神透過卷簾發散出來,眉目間更飽含著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和對家人的掛念,她超凡的才情被緊緊地壓抑在胸中而難得酣暢地抒發出來。那幅《李逵探母》,梁山好漢李逵跪在母親麵前,滿麵的愧意和無奈,老母親聽到兒子的一聲“娘”叫,悲從中來,滿臉悲憐,一強一弱兩個形象擁抱在一起,把母子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幅畫還是當時中國畫研究院的一次命題創作,在多幅成熟畫家的畫稿前,國畫大家葉淺予、黃胄等對這幅畫評價最高,至今看到那幅討論會的照片還能感受到當時熱烈的氛圍。

這裏王西京所以能夠把人物塑造出來得到大家認同,不僅是他閱讀了大量的描寫對象的文字資料,重要的是他善於從曆史典籍披露的文字中找到這個人物的精神追求和描畫對象的思想狀態,這樣就使得他創作的古典人物畫,達到了一個很多藝術家追夢不已的境地,讓人感到具象的真實和精神的統一,將中國人物畫創作推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這應該是現實主義創作的較高境界。

其次,王西京的人物畫創作在表現手法上實現創新,拓展了中國畫的藝術表現語言。從頭翻讀王西京創作的人物畫,你會有一個明顯的感覺,畫家從走上創作過程的那天起,就在謀求藝術表現形式上的創新,而且隔幾年就會有一個顯著的變化,使得他創作的人物形象在畫風上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形式,這在中國畫壇上還是少見的。這裏特別突出的是,也可能是他年輕時從事連環畫和插圖創作的經曆,使得畫家對線的運用達到了極為純熟的程度,僅僅用飄曳、瀟灑、自如已無法準確表達他對線在人物畫創作上的創新了。

應該說線在中國畫的發展中,已經是一種很多畫家習慣掌握的技法,但是完全用線來表現整幅作品,來勾勒整個人物,在畫壇上還是比較新鮮的。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那幅巨大的《大千觀荷圖》,一位對祖國和民族命運充滿憂慮的藝術家,駐足在荷塘池邊,一邊漫步一邊賞荷,那一葉葉由線串聯起來的荷葉,把中國文人崇尚的清新與高潔,在這麼一種白描的氛圍裏表達得格外真切和透亮,象征了藝術家清高的一生和潔白的性格。如果隻是一幅小品,用白描手法來表現似乎並無突破,而畫家敢於用白描的線來繪製巨幅畫作,更與作者要表達的人物情懷和品格相融合,這就難能可貴了。

如果說這種線的繪畫表達語言,還略顯刻意的話,那麼王西京後來創作的一係列古典人物畫,則使對線的運用達到極致,生動地再現了描寫對象的精神世界,傳達給觀眾的是一種放鬆和自然。我非常欣賞那幅《莊周夢蝶圖》,對中國哲學深諳其道的莊周,撐臥在地,閉目夢鄉,麵部表情格外的安祥,但他的思想卻在飛躍,似在努力完成一個影響人類思維的命題。這幅畫的精到之處是沒有陪襯什麼景物,隻用線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位古代哲人超凡的形象,不由得會讓自己的思緒隨那畫麵上的兩隻蝴蝶翩翩起舞,讓思想徜徉在哲學的汪洋裏。

後來王西京把線描的手法融入到繪畫的全部過程中,他那用線來表現的人物畫極具文人氣質,把中國文人追求和崇尚的清高和灑脫的品格在作品中生動地再現出來,那《竹林七賢圖》表現的就是西晉文人士大夫躲進山林孤傲自賞的情形。王西京一方麵表現了這些人的灑脫和放縱,一方麵又表現了滿腹經綸無處施展的無奈。這裏畫家筆下的人物用的都是線,隻在臉部略略施一點膚色,雖然沒有熏染更多的筆墨,卻把那個時期文人士大夫的苦惱表達得生動傳神。王西京進而又把線的運用拓展到古代仕女畫上,這應該是一個大膽的突破了,《玉樓醉春圖》《唐人詩意圖》等等有份量的作品,畫家都是用線來描繪,便得這種單調的藝術表現形式在王西京筆下表現出豐富多彩的層次和狀態,盡管每幅作品人物形象可能寥寥幾筆,卻極為傳神地刻畫出唐代仕女的雍容和憂傷,這無疑是一種真本領和真功夫。

如果王西京把線的運用僅僅流連在古典人物上,那還不足以證明他是一個人物畫大家,還不足以說明他對線的運用所帶來的中國畫創新。我們注意到,王西京還把這種手法運用到創新現代人物畫創作上,使得我們對這些極具文人情懷的現代人物繪畫作品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他努力尋找筆下人物最精致的藝術造像,那幅白描般的《瞿秋白》,麵對敵人的威逼利誘,表現出了視死如歸的氣質,刻畫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貴氣節。《畫家齊白石》,用白描的技法勾勒出老人偉岸、挺拔的身軀,用寫實的技法描繪出大師的麵部表情,用寫意的技法將環境和背景濃墨托出,看似隨意之筆,但卻恰當、精巧地烘托出了人物性格和特點。那《魯迅先生》《川端康成》和《於右任》,亦是用白描的手法,精致地表現了藝術家的睿智和犀利,胸中流動的氣韻與畫麵營造的氛圍渾然一體,盡管畫麵沒有什麼顏色的提神和飾品的點綴,但人物氣場卻會感染每一個觀眾,所以一度時期人們還尊稱王西京是中國優秀的肖像畫家之一。

由此可見,王西京將中國畫——線的運用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不但表現景致,也表現人物,不但可以寫意地表現古典人物,也可以寫實地表現現代人物,大大地拓展了線的表現內容和形式,完成了一種藝術表現語言的飛躍。這在中國畫壇應該是一個突破,我們有必要對此加以總結和認識。

再次,王西京的人物畫創作,立誌為中華民族英雄立像樹碑。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在幾千年的曆史長河中曆萬劫而不滅,顯現了她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已經滲透到王西京的骨髓裏了,使得他有一種非常可貴的文化使命感,對傳統文化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悟性。他將這種認識傾注到他的繪畫創作中,著力謳歌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推崇的品節和風尚,傳達著一種自信、高潔、曠達、疏放和自然淳樸之美,充滿著一種昂揚向上的愛國情懷。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激勵和感召下,迄今為止,王西京已經創作了三百多位曆史人物畫像。有名評論家讚歎“王西京創造了一個奇跡,以一係列表現重大題材的‘寫實’作品和一係列表現古典題材的‘寫意’作品的兩種截然不同的麵貌集於一身,盡顯他的藝術才華。”縱觀當今畫壇,這的確令人不由得為之鼓掌。其實我知道,王西京是期望通過這種藝術創造,為這些英雄人物立像樹碑,藝術地再現他們的形象和精神,努力將這些人物身上所蘊含的精神品質永載史冊,這是一種大境界大作為。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位畫家能夠繪製出這麼多曆史和現代人物畫像,毫無疑問,王西京的人物畫創作已是我國繪畫藝術長廊中一道靚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