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穀裏的典型創業
新實踐/新傳播
作者:宋鐵軍
這部以矽穀創業公司為題材的喜劇,表達的並不是所謂的互聯網思維,而是最普通的創業理念。
2014年HBO推出的一部8集短劇《矽穀》(也有譯為《矽穀黑曆史》),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10部美劇之一。近幾年來,互聯網和極客題材影視劇反響都不錯,《生活大爆炸》已到第八季,長播長紅。《社交網絡》《喬布斯傳》,以及我們介紹過的勵誌喜劇《實習大叔》等電影口碑都不俗。相比之下,《矽穀》算一部“寫實喜劇”,雖然充滿對矽穀和互聯網業的諷刺和嘲弄,但大量情節仿佛真人真事。因此,這部短劇也可以看作是“創業小百科。”值得一提的是,《矽穀》在中國年輕人中反響熱烈。
《矽穀》目前隻播出了一季,短短8集,每集也隻有30多分鍾。這樣一部短劇引發熱議,可見其中的誘人因素。
《矽穀》講的是一個發生在矽穀的典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像每天媒體報道的一樣。主人公理查德是一個典型的極客和宅男,他開發了一個名為“Pied Piper”的電腦程序,這個程序含有現今最無損的壓縮算法,可以加快用戶在線看視頻、聽音樂、客戶端下載、移動數字設備處理的速度。這種技術當然成為矽穀各大公司爭奪的對象。因為這個程序,一家新公司誕生了,一段創業經曆開啟了。
之所以稱其為 “寫實喜劇”,是因為這8集故事完整地講述了一個公司從誕生到取得第一步成功的全過程,每一集涉及一兩個創業中的重要環節,小微創業經曆的幾乎所有問題都呈現出來了。矽穀裏的創業,這種典型場景裏的典型故事,可以當作典型的創業案例。
所有的情節都很常見,甚至就是每天發生在公司的事例,這樣的劇集能夠吸引人,重要的元素,一是可愛的極客,另一個是令人向往的矽穀文化。
矽穀元素對於創業者和許多年輕人的親近感不言而喻。時常被黑和自黑的程序猿其實是一個極其受人喜愛的群體,如劇中所說,矽穀男經典組合中,必定包括矮小的亞裔、傻笑的印度人、高大瘦弱的白人、胡子邋遢的男人和紮小辮的胖子各一枚。而矽穀男都不擅交際、穿著隨意、才華超群、行為怪癖,都是《生活大爆炸》主人公的現實版。是這些喜劇元素支撐了創業故事。
另一個吸引人的矽穀因素,就是令人議論紛紛(津津樂道)的矽穀公司文化。媒體對互聯網巨頭公司和大佬的所有渲染,在這部劇中都有淋漓盡致的表現。主人公很順利地拿到投資,但他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兩個超級富豪攀比鬥氣的遊戲對象;另一位巨頭收購主人公的項目失敗後,無恥地利用逆向編程,開發出了水準不相上下的產品。劇中最令人叫絕的情節之一,是大佬“獨具慧眼”的投資:主人公的投資人格裏高利對著一堆漢堡發呆半天,結果就賺到幾千萬美元,原來他發現了漢堡王上的芝麻與蝗蟲災害問題,發現了產地大國印度尼西亞的芝麻期貨價格被嚴重低估,於是毫不猶豫買進。當然吸引觀眾的還有矽穀大佬們的一擲千金和特立獨行。大佬們的聚會上,最窮的居然是他們請來演出的當紅搖滾巨星;美食桌上,一勺海鮮醬上百美金;大佬開著窄得不能再窄的smart酷車,在TED論壇上鼓吹大學是垃圾。
由於這是一部表現矽穀的互聯網創業公司的劇集,其中的技術場景和術語不可或缺。為此,編劇們真的請來了一個軟件開發團隊,盡可能真實地體現Pied Piper的無損壓縮算法,劇中的程序是由斯坦福大學計算機係教授和博士生撰寫的,此外,矽穀大佬也友情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