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究竟是什麼?我們可以從政治家和社會科學工作者那裏找到這樣一些解釋:社會主義就是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既要物質文明又要精神文明,讓每個人都能得到全麵發展並過上幸福而有尊嚴的生活,等等。所有這些解釋都是有道理的。
有人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個“筐”,什麼都可以往裏裝。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一切都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社會主義也是如此。社會主義是動態的理論,不是僵死的教條,所以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也要與時俱進,不斷調整,不斷深化。搞社會主義不可能采用同一個模式,各種嚐試和突破都是允許的。正是基於這種認識,中國共產黨堅定地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謂中國特色,就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同時吸納一切先進的理念和可操作的程序。世界上的事物是複雜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有“異”也有“同”。許多東西(包括市場經濟、民主、法治和人權)並非資本主義的專利。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不存在姓“社”姓“資”一說。
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奇跡般的變化。在老百姓的“腰包”漸漸鼓起來之後,又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例如:官員腐敗問題,分配不公問題,環境汙染問題,交通擁堵問題,就業難、住房難、看病難、入托難、殯葬難等問題。這些問題並非改革開放的後果;恰恰相反,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要嚴明黨紀,反腐倡廉。國民黨為什麼敗退台灣?蘇聯為什麼亡黨解體?一條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場腐敗。要以人為本,重視民生。一個負責任的執政黨,不但要有正確的綱領,還要讓老百姓活得有尊嚴,讓“蝸居”、“蟻族”、“月光族”這些流行詞隨風而去。
讀點黨史
在建黨9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每個從事對外傳播的編輯和記者都要抽時間讀一點中國共產黨曆史和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論著(包括官修的和民問的)。要理直氣壯地肯定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曆史必然性,肯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曆史必然性,肯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必然性。
對於黨在一些決策中的失誤,要認真分析其主觀原因、客觀原因、曆史根源、理論根源,以及國際環境的影響,決不允許惡意渲染、醜化和妖魔化中國共產黨。在研讀中共黨史的同時,還要讀一點中國國民黨曆史,讀一點中國史、亞洲史和世界史。隻有這樣,才能站在更高的平台、以更開闊的視角來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方方麵麵。
責編:賀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