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北上的列車,李正清抬頭望了眼窗外,揮了揮手,告別來送自己的室友,告別待了三年的鵬城。
1998年,李正清畢業於平原師範大學教育係,在校表現優異的他,放棄了院團委書記留校做輔導員的好意,踏上了南下的列車,來到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然而,現實並不像他想象的那麼簡單,傳說中的遍地是黃金,變成了遍地是人才,沒有誰比誰牛。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他,從促銷員幹起,一步步做到公司銷售經理的職務。
01年春節回家,看到家鄉也在瞧瞧發生變化,為什麼不回家鄉發展呢?假期結束後,回到鵬城,遞交辭職報告沒有一絲猶豫,老板以為他嫌工資低,極力挽留。
“小李,是不是對薪酬不滿意?你這一年來的表現,大家都看在眼裏,你隻要留下來,今年我給你加薪一半”
“老板,謝謝您的認可,公司上下,尤其是你對我都很好,我辭職是因為我想回家了,父母年齡都大了,他們就我一個兒子,在外邊飄著,對他們照顧的確實不到位,希望您能理解”,李正清向老板解釋,同時也簡潔感謝老板的厚愛。
“既然這樣,我再留你就是讓你不孝了”,老板笑著說,“聽說內地進入新世紀發展也很快,憑你的能力,肯定能有更大的空間”
“謝謝您,這三年我跟您學了不少東西”,李正清向老板深深的鞠了個躬。
在他心裏,確實該感謝這個老板,從來深圳開始,李正清就跟著老板,從他身上學了太多90年代下海企業家的東西,敢拚敢創、能吃苦、重義氣。
火車啟動了,遊子歸鄉了.
經過火車的幾次大提速,相較於八十年代,新世紀的火車確實快了不少,但是從鵬城到平原省,還是要兩天兩夜的路程。
閑來無事,李正清把剛買的官場小說拿出來看。
而這時的車廂裏,除了打牌的吆喝聲,就是豪爽的老鄉人吹牛聊天的嘈雜聲,而李正清卻感覺置身事外,目不轉睛的盯著書看。
這一幕,被坐在對麵的中年人看在了眼裏。
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對麵的中年人穿帶整齊,尤其是發型修理的格外利索,眼鏡有神,帶著一份更顯斯文的眼鏡,給人一種大學講師的派頭。
“小夥子,你是出差還是回家?”他張口問李正清。
“哦,你是問我嗎?”李正清抬起頭問到。
“是呀,看你像是在鵬城工作的,怎麼帶這麼多東西?這不是剛過完春節”中年人觀察的到很仔細。
“是呀,我在鵬城工作了三年,剛辭職準備回老家”李正清回答到。
“聽你的口音,也是平原人吧?在鵬城幹的好好的怎麼突然想著回去,我在鵬城待了一周,內地真的沒法跟這裏比”中年人感到很是不惑。
“嗬嗬,是呀,鵬城發展確實很快,但是,現在內地也開始發力了呀,我覺得回去的機會跟大一些”李正清解釋道。
“內地機會更大一些?這怎麼說”中年人滿是疑問。
“大家都覺得一線城市機會大,但是這麼多年的發展,我覺得反而後勁和潛力越來越小,許多大企業已經開始將目光轉到了市場發展潛力更大的內地,我相信再過幾年,一線的誘惑力會變小,像我一樣返鄉的人會增多的”李正清很認真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