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假定成交
銷售人員假定顧客已經接受銷售建議,進而直接要求顧客購買商品。這種方法的立足點是假定“顧客會買”,一般是在銷售員介紹完產品的特點,並解答顧客的疑問之後,顧客一再表示出購買信號,隻是拿不定主意而遲遲不下決心。這時銷售員就可以用自己的信心去感染顧客,不失時機地向顧客提出一些實質性的問題,幫助其下定購買決心。
3. 選擇成交
銷售人員在假定顧客一定會買的基礎上為顧客提供幾種購買選擇方案,並要求顧客立即做出購買決策。選擇成交法適用的前提是:顧客不是在買與不買之間做出選擇,而是在產品屬性方麵做出選擇,諸如產品價格、規格、性能、服務要求、訂貨數量、送貨方式、時間、地點等都可作為選擇成交的提示內容。這種方法表麵上是把成交主動權讓給了顧客,而實際隻是把成交的選擇權交給了顧客,其無論怎樣選擇都能成交,並充分地調動了顧客決策的積極性,能較快地促成交易。
4. 小點成交
銷售員先在一些次要的或小一點的問題上與顧客形成共識和達成協議,並逐步促成交易的方法。這種方法比較適宜用在顧客的一些重大購買決策上。
一般而言,麵對重要的決策問題,顧客容易產生較重的心理壓力,因此會顯得慎重和缺乏信心,不會輕易做出購買決定。而在一些較小的成交問題上,客戶心理壓力較輕,比較容易做出明確表態。小點成交法就是利用了顧客的這一心理活動規律,避免直接提示重大的、顧客易敏感的問題,先小點就輕成交,後大點就重成交。
這裏所謂小點問題一般是指有關諸如產品包裝、運輸、交貨日期和保修條件等一些相對次要或易取得一致意見的問題。所謂成交重點問題即指購買決策的重大問題,或者成交本身問題。因此,小點成交就是先就成交活動的具體條件和具體內容達成協議,再就成交活動本身達成協議,采取的是循序漸進、迂回進攻的策略促成交易。
5. 從眾成交
從眾成交也稱排隊成交推銷技巧,是銷售人員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促使顧客立即做出購買決策的方法。
由於人的消費行為既是一種個人行為,又是一種社會行為;既受個人購買動機的支配,又受社會購買環境的製約。所以,個人認識水平的有限性和社會環境的壓力是從眾心理產生的根本原因。因此,顧客會把大多數人的行為作為自己行為的參照。從眾成交法就是利用了人們的這一社會心理創造出一種眾人爭相購買的社會風氣,以減輕其購買風險心理,促使客戶迅速做出購買決策。
例如,當某商店門口排了一條長隊,路過的人也容易隨之加入排隊的行列。因為客戶會想:既然有那麼多的人在排隊,就一定有利可圖,不能錯失良機。如此一來,排隊的顧客會絡繹不絕,隊伍越來越長,而在這條隊伍中,多數人可能並沒有明確的購買動機,隻是在相互影響、相互征服,即顧客寧願相信顧客,也不願相信自己,更不願相信銷售員。既然顧客有這種愛好,你就可以營造這一氛圍,讓顧客排起隊來。當然,顧客隊伍不一定是有形的,還可以是心理上的無形隊伍。
6. 階段成交
階段成交是銷售員把洽談過程分成多個階段,循序漸進促成交易的方法。一般地,當遇到一些重大的銷售業務洽談很難且一下談成時,就可根據事先了解的情況做出洽談計劃,定出分階段洽談目標,將顧客異議分階段解決,直至最終達成交易。
心理學家曾提出了一個“門檻效應”為分段說服提供了理論依據。這個效應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別人一個無關緊要的要求,接下來往往會接受大的,甚至不合心願的要求。同樣,若拒絕了別人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往往也會拒絕第二個要求。因此,銷售過程中先將異議進行分解,循序漸進開展說服工作,不斷積累共識,異議就會逐步縮小,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7. 試用成交
試用成交是銷售員把作為實體的產品留給顧客試用一段時間以促成交易的方法。此法是基於心理學這樣一個原理:一般地,人們對未擁有過的東西不會覺得是一種損失。但當其擁有之後,盡管認為產品不那麼十全十美,然而一旦失去總會有一種失落感,甚至產生缺了就不行的感覺。所以,人們總是希望擁有而不願失去。
產品留給10家試用,往往就有3~6家購買,更何況顧客試用產品後,總覺得欠銷售員的一份人情,若覺得產品確實不錯,就會買下產品來還這份人情。
8. 機會成交
機會成交是銷售員直接向顧客提示最後機會,促其立即購買的一個成交妙計。人們的購買活動是一個決策過程,決策就是在各種因素中權衡,按最大限度滿足需要原則做出選擇,隻要條件允許,這種權衡就會繼續下去,以至於會變得猶豫不決。基於這種心理,銷售員在用戶已基本確定購買意向的情況下,為堅定其信念,加快購買過程,可適當渲染一下緊張氣氛,用提示後悔的辦法,讓顧客意識到購買是一種機會,良機一去不複返,不及時購買就會產生損失。這樣,顧客的購買心理就會緊張起來,由猶豫變為果斷,促使其立即做出購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