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不忍心因為自己的過失讓老龍王就此死去,他從天上來到龍王的身邊勸他回南海去。老龍王死也不回去,說回去也是死,早死晚死還不如死在這裏。太上老君含著眼淚對老龍王說,你起來看看山上的森林,看看樹林裏的動物,再看看你周圍的黎民百姓,他們是怎樣生活的,然後再作選擇吧!
老龍王艱難地站起來往山上一看,所有森林一片枯萎,動物都聚集到已枯竭的湖底找水喝,有的趴在地上奄奄一息,再看周圍的老百姓,拖兒帶仔地舉家正向外地逃荒,滿目慘不忍睹。老龍王憤怒地說,你應該讓玉帝來看看,把自己的私欲建立在黎民百姓的痛苦之上,難道他就能那麼心安理得,熟視無睹?太上老君說,玉帝隻管天上,至於地上是什麼樣他才沒心思去過問。老龍王反問道,這種慘景你讓我怎麼辦?太上老君勸道,回南海去吧,上天降雨,哪怕是你打一個噴嚏也能救活人世間的萬物生靈。老龍王一聽這話,吃力地爬起來謝過太上老君,跌跌撞撞地向南海飛去。
不一會,一場大雨嘩啦啦地降臨大地。大雨下了三天三夜,山上的森林開始返青,河水上漲,動物回到了森林裏,人們返回家園開始耕種,人間又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太上老君在人間巡視了三十三天,看到人間又恢複了原來的樣子,就沒有將大山裏的藥苑搬回天上,而是一個人悄悄回到天上自己的兜率宮裏麵壁思過。後來他將他的兜率宮改名為“三十三天離恨天兜率宮”,從此閉口不談人間藥苑的事。
老龍王呢,經常上天去施雨,希望將玉帝捅開的決口和落洞灌滿,重現以前的湖海藍天。但是,無論天空下多大的雨都沒有把落洞灌滿,洪水溢滿決口後又總是流回到南海。老龍王被水的靈性所感動,堅持每年都上天去施雨,造福於人間百姓。
老君山的群獸得救以後念念不忘老龍王的救命之恩,不約而同地從山上來到枯湖邊,翹首盼望龍王回歸。日日盼,月月盼,一年複一年,仍佇立山梁上。觀音菩薩被群獸的精神所感動,就來到它們中間講經布道,解惑釋疑,號召人間萬眾生靈學習老龍王珍愛生命的崇高精神。
後來,人們對太上老君和老龍王的恩德不甚感激,就把太上老君種仙藥的山叫做老君山;把老龍王生活過、抗爭的地方用龍的名字命名,這才有了龍王洞、龍會所、龍印山、大龍潭、臥龍、盤龍河等名字,人們接替太上老君來種植管理仙藥。為了不讓玉帝發現凡人在種仙藥,人們就搭棚遮蓋,躲過玉帝的窺覬。老君山成了人間惟一能生長神藥三七的地方。
再後來,人們為了永遠記住老龍王的功德,挖山埋洞,在原來的湖址上重建他們的家園,將老君山裏的千條溪流引入湖裏,一個碧波蕩漾,幽藍美麗的湖又呈現在藍天下。為了讓世人永遠記住太上老君和老龍王的恩德,人們就將此湖命名為“君龍湖”,意為隻要“君”與“龍”融為一體,人類就會有撼天動地的本領,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如今,波光粼粼的君龍湖又呈現碧波浩渺,野鴨飛舞、鴛鴦嬉戲、蝦騰魚躍、人氣興旺的景觀,它承擔起了天地的使命,正在為生活在大地上的生靈輸送著生命之源,傳承著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