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西疇行 一生西疇情
思緒放飛
作者:馮彪 馮在誼 陳選芳
6月23日至27日,西疇縣與雲南省文聯、雲南省青聯共同舉辦了全國部分知名文藝家赴西疇“訪華蓋木故裏、繪喀斯特綠洲、揚西疇精神、抒高原情懷”走基層文藝創作采風活動。省文聯副主席、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攝影家張維明,團省委副書記、省青聯主席陸平,著名作家、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彭荊風,著名詩人、文藝評論家曉雪,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學術研究院院長何伯群,著名書法家陳振元、趙浩如,著名書畫家王森祥,當代實力派書法家、中國書法研究院副院長王其林,當代實力派青年畫家馬靈,國家一級攝影師張曉梅等20多位藝術家參加了采風活動。
一路春風一路歌
6月24日上午,全國部分知名文藝家赴西疇“訪華蓋木故裏、繪喀斯特綠洲、揚西疇精神、抒高原情懷”走基層文藝創作采風活動啟動儀式在西疇會堂舉行。西疇縣委書記馬忠俊在啟動儀式上致歡迎辭。
在5天的采風行程中,文藝家們或冒著酷熱、或風雨兼程走訪了西疇縣的7個鄉鎮15個點,走進香坪山珍稀樹木園領略奇花異木的誘人魅力,感受天然大氧吧的深幽與雅靜;穿行在小橋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茂密的原始森林內與華蓋木親密接觸;飽覽了疇陽河、雞街河等沿河兩岸如詩如畫的河穀風光與峰叢如林的喀斯特景觀;在小洞村、岔河村、江龍村等亮點新農村,文藝家們讚不絕口、流連忘返;在“西疇精神”發源地蚌穀鄉摸石穀,藝術家們聽著介紹、記著筆錄,在身心俱震中體驗大山品質,感悟高原情懷。
23日下午,抵達西疇的文藝家們風塵仆仆地來到了采風的第一站——蓮花塘鄉小洞村。走進這個由上海市虹口區援建的新農村裏,翠綠朗潤的山色、坦平潔淨的進村入戶水泥路和黃牆紅瓦裝扮的小洋房,讓文藝家們感到新奇和清爽。
采風團一行隨後走進了村老黨員者代英家,映入眼簾的是修葺一新的小洋房、寬敞整潔的庭院和一應俱全的家用電器,最惹眼的是客廳裏那台35英寸的液晶屏幕大彩電。“以前,我們村的群眾行路難、用水難、住房難,樣樣都難,現在路修好了,水夠用了,房子好住了,樣樣都好了!”還沒等到文藝家們發問,58歲的者大媽就主動打開了話匣。
“你們家的居住條件跟城裏比起來一點都不差,真讓人羨慕。”張維明副主席與者大媽風趣地對話。
隨後,采風團一行來到了讓他們慕名已久的香坪山珍稀樹木園。雨後初晴,植物園內被雨水衝洗過的綠樹和樹葉都發出了刺眼的亮光。清風襲來,林子裏飄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馨香。順著植物園的石梯拾級而上,文藝家們不時停下來欣賞醉人的美景,不時在叢林中和樹腳下合影留戀。“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麼多的珍稀植物讓我們眼睛都看花了!”攝影家張曉梅邊說邊舉起相機按下快門。
24日中午,風光秀美、如詩如畫的雞街鄉那柏村成了歡樂的海洋——雞街鄉第五屆民族民間文化歡樂節因為文藝家們的到來顯得更加火爆。上百名身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排成兩行,早早地迎候在了村口。一身身五彩斑斕的民族服飾、一張張溢滿幸福的笑臉,讓文藝家們沉浸在了濃鬱淳樸的民俗風情中。
歡樂節在彝族舞蹈《倮韻》中拉開了帷幕。
榕樹腳下舞春天,載歌載舞樂開懷。大紅毯鋪蓋的舞台上,本土壯族歌手黃廷秀原滋原味地唱起了她的“拿手好歌”《水母雞》。正是這首充滿悠悠古韻的山歌,2007年由美國加州晶晶兒童合唱團演唱後,在美籍華人中引起轟動並廣為傳唱。
被列為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有“中國式的迪斯科”之美譽的彝族《葫蘆笙舞》和被列為省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漁鼓說唱》等民族舞蹈,把充滿濃鬱鄉土氣息的民風民俗展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