疇陽河隨想曲
思緒放飛
作者:萬國華
幾多感懷話桑麻
清風徐徐,撩得人心直癢,亦好生舒坦。
在去西疇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所謂“西疇”之名,是否分別選取縣城“西灑”和“疇陽河”第一個字而組成?
有飽學之士認為:疇陽河是西疇縣的代名詞,金鍾山是西疇縣城的別稱。然而,因為《西疇縣誌》沒有闡釋“疇陽河”與“金鍾山”名字之緣由,筆者就以字推意,認為以水耕“田”,以田產糧,以糧養身,進而達到年豐人“壽”之生存境界,這就是“疇”;所謂“疇陽河”之內蘊,莫非“在陽光普照下,以其悠然清波,滋養西疇眾生之河”?對於這座金鍾山,似乎更加講究人文情愫;因為在該縣城民眾心中,一代又一代的香火人脈與之耳鬢廝磨,情深似海,加之其形好似三千多年前,華夏祖先用智慧鑄下的黃鍾大呂,所以對之情有獨鍾,將其視為心靈深處的精氣神,視為挺直腰杆方能氣衝霄漢的標誌性力量。
筆者如此臆斷,基於兩個緣由:一者,西疇縣城“西灑”之名,意為彝支係孟烏語“水響”,也就是如今人們動輒就說的“風生水起”之意,引申而言,就是“西灑”民眾與生俱來,就在其生命意識裏,蘊含著有所重大建樹的生存理念;惟有如此,才能上對得起天地與國家,下對得起父母和師長;這種生存理念,本身就是一種高遠的誌向,一種博大的、令人敬佩的情懷。其二,該金鍾山下那片柏樹林中,老早就建了一座亭子,曰“聽鍾亭”,這就富有隨時鞭策人們積極進取、百折不撓的警醒意象;況且,昔日之亭柱上,還鐫刻著“臥聽金鍾響徹耳,閑敲玉鼓頻催花”的妙聯佳句;於是,該金鍾山與縣城民眾既能共享太平、也可共度時艱的深幽內涵,到此更加不言而喻了。與此同時,那條如詩如畫、曲裏拐彎,百折不撓的疇陽河,她從境內一直沿著東南方向,流經麻栗坡境內,再進入越南,繼而流入紅水河,又與太平洋融為一體的風韻與內涵,猶如一位情深義重的母親,幾千年來,以她甘甜的乳汁,滋養著蒼穹之下,喀斯特山區中的後生子嗣,芸芸眾生。試想,如此一山一水,一陽剛一陰柔,均與西疇人民有著好似水乳交融、難舍難分的金鍾山與疇陽河,能不受到萬目關注、萬人謳歌並引以為榮、如詩作畫嗎!
關於西疇,有人以一首談不上精妙的打油詩,作了一個大概的總結——
一座鍾山一條河,
綠陰縱橫八麵坡;
山為銀行儲票子,
手持兩寶樂嗬嗬。
毋庸諱言,所謂“一座鍾山一條河”,就是以上說到的金鍾山與疇陽河了。
至於“綠陰縱橫八麵坡”,是指其境內豐饒的森林資源,也有人稱為林業產業。毫不誇張地說,其境內豐富的森林資源,足以讓華夏平原、特別是蝸居城鎮的芸芸眾生,在習慣了一眼看到“天邊”之遼闊與單調,加之每天麵對汙濁空氣與喧囂環境,以致每每情緒低沉之餘,突然空降斯地,麵對如此浩瀚深幽、蒼茫碧翠、且秀色可餐的綠色世界,定會霎時間神誌清明,心爽神悅。當然,在其蓊鬱的林木中,能夠隨處可見身姿偉岸的蒼天大樹;比如東部地區,有一個名叫“摩所”的小小村子裏,就生長著一棵看似十分悠然自得,綠陰能遮“半個天”的大榕樹,此樹已有五百四十年壽緣,對於足下厚土的覆蓋麵積竟達三畝之多。因為擁有這些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長期以來就被有識之士稱為綠色的群山,綠色的希望,綠色的王國。
說到“山為銀行儲票子”,是指其境內蒼茫逶迤的大山之中,蘊藏著豐富的、足以讓礦冶商人們垂涎三尺的鋁土、銻、氧化鋅、鐵、鉛等十幾種礦產寶藏。過去的、將來的諸多實例姑且不說,僅就其境內董馬鄉山區儲存的鋁土礦而言,就能供應在四年前破土興建於馬塘工業園區、年產80萬噸標誌性冶金級砂狀氧化鋁之生產運作;況且,此項目係文山州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被雲南省政府列為20個重大工業建設項目以及2008年全省開工重點項目之一。試想,如果沒有此地礦源作為強大的生命力支撐,那麼無論投資方能夠“砸”出多少票子,建了廠、並將投入生產的這一百年偉業,必將幻化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千古憾事。
撩人情懷的清風,從綠陰似海的山塬中吹過來,那映入我們眼簾的綠色,極富詩情畫意。
下麵,該詮釋西疇境內“手持兩寶樂嗬嗬”之謎了。
其一,早在1955年9月,中共西疇縣委由於認真領會了黨中央關於推進農村農業合作化的問題,就像中醫對病人施行“望、聞、問、切”那樣,把當時東升合作社十分棘手的、攸關廣大農民命運的重大心病拿捏得十分準確,並且解決得十分到位,使眾多對於加入農業合作社持戒備心理、甚至不太相信共產黨之主張的最基層民眾,對於黨和政府在新的曆史時期,為了天下蒼生利益而推行的重大舉措,逐步接受下來,進而積極投入亙古未有的革命熱潮之中。這一實例之最成功經驗,就是對於“堅持黨的領導”,以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又一次生動詮釋。
當時,西疇縣委一位年輕的、名叫楊應康的政治秘書,受命將這一大獲成功的政治性經驗,以《一個混亂的合作社整頓好了》為題,寫成典型材料向上呈遞;因為在當時,這個屬於十分棘手的政治性重大問題得以圓滿解決,縣、州、省各級黨委均十分欣喜,就以最快的速度,將此材料逐級呈遞至北京中南海豐澤園毛澤東主席的案頭上;主席雖然日理萬機,卻專心審讀了這篇來自祖國西南邊陲的政治性材料,並在大獲欣慰之餘,決定將出自雲南西疇縣委小小秘書楊應康手筆的這一篇材料,收入即將付梓出版的《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高潮》一書,並以如椽之巨筆,在這篇材料上寫下猶如黃鍾大呂般的按語:“這個材料指出了一個真理,就是任何情況混亂的合作社,都是可以整頓的。因為加入合作社的都是勞動人民,不管他們各階層之間意見怎樣不合,總是可以說清楚的。有些合作社在一個時期內,確實是混亂的,惟一的原因是得不到黨的領導,黨沒有向群眾講明自己的政策和辦法……”
於是,隨著這一政治典籍的問世,雲南西疇之名,便在華夏大地橫空滾動了一番,從此聲名鵲起;小小秘書楊應康,也因受命撰寫這篇雄文而逐步走上領導崗位,最終成為西疇的縣委書記,並在率領全縣人民開創社會主義道路的曆史進程中,付出了極大的心力。這就是西疇人民幾十年來引以為榮的政治性故事,毛主席對於當時被稱為“東升合作社”民眾的高度關注與肯定,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成為西疇縣曆屆黨政領導和各族人民的政治信念;無論歲月之風雲如何變幻,西疇人民對於黨的信念,始終堅如磐石;同時,也把毛主席當年的專題批示,當成了至情至理、催人奮進的政治寶典。
其二、就是樹。這樹,並不是廣義上的林業產業,而是單獨被升華為一種思想和文化層麵上的生命之樹,無價之樹。此樹之所以彌足珍貴,乃因此樹種全世界絕無僅有,泱泱華夏惟斯地獨享尊榮,因而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專家定名為“華蓋木”,意為中華蓋世之木。據說,此珍稀樹種源於億年以前,後因地球內部強烈運動與“肌體”的若幹次自我異化與涅槃,在億年曆程中曆經萬千磨難的這一樹種,盡管隨著歲月的嬗遞而堅貞不屈,億年以來不甘認命,一次又一次地繁衍而出,進而與大自然進行著無比頑強的抗爭與搏鬥,然而時至二十一世紀之今天,就隻剩下衍生於清代中、晚期、存活於當今中華大西南邊陲的區區五大棵極富靈性的生命了;如今,這五棵奇珍亭然獨立,傲然蒼悠,大有我行我素、欲說還休的內蘊,其身價,可用當年恩格斯佇立於馬克思墓前宣讀祭文中的一句話來比擬,就是“不可估量”。
如此“華蓋”珍稀,正所謂“藏在深山人未識”,她置身於該縣東部法鬥鄉國家級森林管理的蒼茫林海之中;可能因其身價太高,全世界惟斯地僅有,且數量也隻限於五棵,所以如此彌足之奇珍,不但碩壯挺拔,最底部至少要三個人雙手拉起,才能圍出其周長與直徑,而其亭亭玉立的身軀,竟然高達四十米之多,加之全身綠陰披拂,層層相依,迎風招展,其凜然之風采、崢嶸之鐵骨、超脫的氣度,儼然植物王國當中第一偉丈夫是也;再者,此生命“肉”質堅硬,紋理細膩,成色莊重,最能承受人世間風刀霜劍以及任何化學性物質腐蝕,比之被喻為“百年鋼鐵千年紫(檀)”的皇家專用木,她有過之而無不及。或許,這就是她的榮光,也是她居高臨下、傲視五洲四海林林總總之林木的緣故吧?
其實,西疇人最引以為榮的,不僅僅是這一珍稀樹種的經濟價值,而是將其升華為一種不畏強暴,敢於抗爭,笑對生死,敢於勝利的精神和文化價值。這才是“華蓋木”的精髓,“華蓋木”的靈魂。這種精髓與靈魂,無疑與西疇人民息息相關,“血”型一致。
據有關典籍記載,華人品茗之精妙,當數宋代。據說宋人通過品飲佳茗,能夠對於世故滄桑,不但品悟出一種“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的心理情愫,還能品悟出一種——即便置身不遂意的生存環境中,也當從容不迫、溫文爾雅的哲學思想。於是我就如此癡想:莫非,僅僅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期開始,西疇人民一邊聽著邊關時斷時續的槍炮聲,一邊從容不迫、甚至溫文爾雅,在圓滿完成支前任務的同時,一邊猶如於無聲處聽驚雷似的,在這片曾被澳大利亞人類學專家結論為“基本喪失人類生存條件”的喀斯特山區,奏響了“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時代強音,創造了足以引起省內外人士極大關注與擊掌的人間奇跡;同時,境內民眾無論在經濟上、文化上,還是對於精神視野的突破與解放上,都升華到一種令人敬重並刮目相看的境界。其實這種境界,在被稱之為“西疇精神”、又被定名為“西疇模式”的同時,無價之寶“華蓋木”的精髓,也已經潛移默化於其中了。
說到底,這一切都是文化。西疇文化。
密林深處萌幽情
一、綠色蒼茫 雨足郊原景致柔
把身心融入綠陰當中,且不說蒼天大樹如何傲視蒼穹,也不說滿目林海如何生機盎然;隻要置身這“翠色綿森林”的綠色世界中,那種“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感覺,頓時就在心中彌漫開來。如果再仔細一些,把目光從足下視線延伸而出,掃視一番又因山勢而傾斜著的一片又一片、一片連著一片、而且豐肥又鮮美的芳草,再細看那一種或呈油綠、墨綠、深綠、淺綠的芳草從中,十分閑情地盛開著的、一朵朵不擅鍾情於塵世喧囂的各色野花,又見花們吸引著一隻隻色彩各異的翩躚蝴蝶,彼此十分怡情地享受著最佳生命時段的紅顏情趣,所謂“蝶戀花”的韻味,就這樣深刻領略下來了,何須專心尋找悅人心誌的處所?
再者,如果身子玩得有些乏了,也隻需駐足,一邊背靠隨處就可觸摸的偉岸樹杆,一邊利用小憩之機,把目光投向身邊已長至腰身的綠草叢中,仔細端詳那一滴滴晶瑩剔透、正依附著芳草之軀與陽光對接,從而折射出斑斕色彩且能滴水見太陽的一顆顆雨後“珍珠”,心之原野,就會化成極其適宜修心養性的天然牧場了。如果說,一定要擴大視野,也隻需把目光“放”將出去,那種眼前綠、心內綠,仰頭綠、低頭綠、放眼綠、回首綠,綠的養眼,綠的洗心,綠的悅情的景致,就會變成一種無以言說的綠色雨絲,從人的五官乃至肌膚滲入五內,讓人不由得頓生委實就要爽“死”的感覺……
這一方綠色世界的經營管理範圍,約136平方公裏,曰“西疇縣國營香坪山林場”,已被省有關方麵的專家經過審查驗收後,認定為這方林場是全國乃至東南亞麵積最大、種群數第二的木蘭科及珍稀瀕危樹木遷地保育種質基因庫,在科研、科普、教學、綠化、旅遊等方麵,具有廣泛的開發前景。
一種奇異的清香被清風拂至心靈深處,那種芬芳馥鬱且香遠溢清的感覺,宛若從傳說中仙女之身軀散溢而出似的,塵世間,委實難以得享如此殊榮。
誠然,這是一方最能忘卻世間煩惱、蕩滌滿身紅塵、浸潤疲憊身心,進而醫治心靈創傷的“世外綠色王國”,無論官場心疲神累者、職場積勞憒暈者、考場失意傷悲者,抑或情場敗陣萎靡者,隻要走進這片遠離塵囂的綠色王國,定能頓忘人間世事,歲月滄桑。因為在這個隱秘的“世外國度”,除了鋪天蓋地滿眼的綠陰,還有各種姹紫嫣紅的爛漫山花,流光溢彩的懸崖瀑布,清澈碧透的山澗溪流,以及沒有絲毫汙染、而且最受桑麻人家喜愛的飛鷹走兔、雀鳥山雞、蘑菇竹筍、八角生薑與蟲草……莫非,這還不算大好去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