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園地
作者:董焱
伴隨我國政府加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已經落入低穀的民俗舞蹈開始成為國家文化遺產保護的重點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全球化背景下開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使中國多民族民間舞蹈被提升到人類文化多樣性和民族社區象征及發展源泉的高度,去重新審視其可持續傳承的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在中國的普及,其最重要的啟示及當代意義是提出了一種新的社會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就是把民俗活態舞蹈的生存價值及發展價值提了出來,並從全球化趨勢及人類文化格局確立了其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的珍貴性和文化多樣性的基因保護價值。
一、天津民俗舞蹈的內涵
1.民俗舞蹈的內涵
民俗舞蹈,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舞蹈文化。民俗舞蹈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
民俗舞蹈範圍很廣,大凡依附於各民族傳統風俗活動的舞蹈,如生產勞動、歲時節令、婚喪禮儀、信仰崇拜等等民俗活動中的舞蹈都包含在內。這類舞蹈導源於舞蹈藝術的萌芽期,至今仍大量存在,構成我們今天習慣稱之為民俗舞蹈的一大門類。當然,今天的民俗舞蹈已大多用於節日文化娛樂,原有的意蘊已經淡化甚至消失,但追索這些舞蹈的根底,則大多離不開民族生活中曾經盛行過的民俗活動。依附於歲時節令中的民俗舞蹈是人們所最熟悉和常見的,因此說民俗是一種社會文化形態。
2.天津民俗舞蹈的內涵
天津民俗舞蹈主要是指天津民間花會中的舞蹈形態。民間花會活動一般依附於廟會和神誕、節令慶典。在花會活動中人們祈求五穀豐登,求得神的庇護,花會的活動內容多為高蹺、早船、秧歌、舞獅等等。在眾多的廟會中,曆史最久、規模最大、香火最盛、活動內容最豐富的是天後宮廟會。舊時每逢天後誕辰,天津四方民間花會組織都雲集於此,表演各自的“絕技”。新中國成立後,因寺廟多已拆除不再辦廟會,但民間花會這種藝術活動形式保留下來,每逢“五一”“十一”“春節”等重大節日,便出會活動以示慶祝。自1956年起,天津市每次舉辦農民業餘文藝會演,民間花會表演都是主要內容。
二、天津民俗舞蹈的生態環境
天津民俗舞蹈的傳承有其客觀的外因和其本身的內因,因此天津民俗舞蹈的傳承有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天津民俗舞蹈本身以外的,影響和促進天津民俗舞蹈的發展有緊密關係的那些因素。內部因素是指天津民俗舞蹈本身內部推動舞蹈發展的因素。
1.外部因素
任何藝術都是社會生活的反映,都是表現社會生活中的人的思想感情的,因此,生活的發展變化,必然要影響到藝術的發展。天津這座城市有著交融性的文化和生活,因此天津民俗舞蹈受經濟、政治、社會意識和社會思潮的影響頗深。
經濟影響:天津地區的形成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唐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特別是隨著元代漕運的發展,為之服務的手工業發展更為迅速。尤其是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的經濟入侵刺激了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機械工業類的民族工業形成規模。到了清朝末年,天津已成為華北地區民族工業的重要基地。這種商業資本的大量投入,商業場所也越來越發達,觥籌交錯,輕歌曼舞,是聞名全國的享樂之鄉,並有“東方小巴黎”之稱。帶有商業色彩的地域文化,影響著天津民俗舞蹈。如光緒年問的皇會表演,有門幡、五虎老杠箱、太獅、中幡等。那時因為市麵風光,地方安寧,人民富庶閑暇,所以皇會的儀仗一切的確是極盡奢華之能事,各會節目也是應有盡有,無不顯示著皇會的輝煌。
政治影響: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在上層建築領域中必然處於主導的地位。因此,政治對天津民俗舞蹈的發展起著直接的影響。首先是政治的鬥爭和動蕩,對於天津民俗舞蹈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各種文化藝術活動陷於停頓狀態。天津所有的花會活動也都被取締,那依附於花會活動的天津民俗舞蹈也就不再演出了。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天津民俗舞蹈進入複蘇、重建時期。被禁錮十多年的群眾民間文化活動日趨活躍,全市文化藝術事業呈現出一派興旺景象。其次是一個國家領袖人物對天津民俗舞蹈的喜好程度,決定了天津民俗舞蹈的發展。突出的是清代的民間花會,據傳當年清康熙帝“巡幸”天津,適逢會期,他看會後頗加稱讚,並賜給龍旗等物以示鼓勵,自此“娘娘會”改稱“皇會”。每到花會時期,其盛況聞名遐邇,實為民間歌舞、雜技的彙演盛會。
社會意識和社會思潮影響:天津民俗舞蹈作為天津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是天津社會生活的產物,因此,它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社會意識和社會思潮的影響。如在我國的古代,天津最主要的經濟支柱就是農業,農民對農作物的生產和農田裏勞動特別重視,靠天吃飯的思想也很主流,認為一年四季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就是上天最大的眷顧。民以食為天,民眾的意識決定了天津民俗舞蹈的方向。因此在天津的民間花會中,有秧歌、旱船、法鼓的表演。秧歌和早船都是耕種時的勞動場景的縮略,法鼓則是祭祀時的必須表演,祈禱上天給予下一年的豐衣足食。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化,新中國的農業不僅還處於重要地位,商業也開始越來越發達,娛樂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因此人們的意識也有所變化,對於從前的糧食崇拜沒有那麼深刻了。因此現代的民眾文化也有所不同了,天津民俗舞蹈也有所變化,現在的秧歌表演不在僅僅是對於勞動的崇拜,更多的是為了愉悅身心,增強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