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大梁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秦風·蒹葭》
周顯王7年(公元前362年)秦獻公卒,其嫡子孝公即位。
周顯王8年(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賢,衛公孫鞅入秦覲見孝公。
周顯王10年(公元前359年)秦孝公用衛鞅變法修耕戰。
周顯王12年(公元前357年)魏惠王與韓昭侯又會於巫沙。
周顯王13年(公元前356年)秦以衛鞅為左庶長。同年韓、宋、魯、衛四國朝韓。
數月後
魏國 大梁
戰國初期,魏國首先成為最強盛的國家。魏惠王於公元前369年即位。公元前361年將國都從今山西省西南部的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至今河南中部的大梁。
魏國的主要領土在今山西南部河東和今河南北部中部的河內和大梁一帶,東西兩部成葫蘆形。遷都大梁是為了便於統治東部地區,為了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製力量,為了保證國都的安全。
弄璋悠閑地安坐在軺車上,以好奇的眼光打量著號稱天下第一繁華大都市的大梁。猗頓一邊駕車,一邊分神和妹妹聊天。
“怎麼樣?這幾天玩得開心嗎?”
“當然。哥哥,一路上人們都在討論說韓、宋、魯、衛四國的君上都要到魏國來朝見魏惠王。聽說今天在大梁的郊外到處都是旌旗飄揚呢!”
猗頓很高興地見到小妹暫時忘卻失去娘親的悲傷,全身心地投入到認知新事物中。猗頓一手執韁繩,一手指點前方。“你看,這就是大梁最繁華的驛館。我們等會就在那裏大吃一頓。”
“太棒了!”
洞庭春是一家曆史悠久的驛館,地處大梁商業坊的中心地帶。洞庭春處處彰顯出海納百川之勢,其實此處已經成為大梁名流聚會之所。
猗頓將軺車交給門口的侍從,領著弄璋緩步踏入這所驛館。
猗頓唯一沒有告訴弄璋的是洞庭春實為薛國商人猗銘的產業,猗銘也即是他們的外公。薛國猗氏曆來以善於經商聞名天下。至於娘親如何會隱居雲夢澤可能對他們來說將永遠是一個謎了。
侍女引他們入內就座。挑高的大廳中不時傳來種種論辯之聲。
猗頓拒絕侍女領他們入內室的好意,示意在大廳的角落處擺上兩張幾案即可。弄璋安靜地脫襪、登席、坐下,任由兄長點菜,側耳傾聽眾人的辯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