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給常州插上翅膀
每年的五月十八日,都是舉行中國常州先進製造技術成果展示洽談會的日子。“5.18展洽會”已經成為國內產學研合作的品牌活動,成為常州的一張新名片。常州“5.18展洽會”由國家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江蘇省科學技術廳、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常州市人民政府承辦;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複旦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大學等45家國內一流大學協辦。
2014年第九屆展洽會重點圍繞“產業協同創新、創新平台深化、創新人才引進、創新環境優化”四大主題,通過舉辦一係列成果展示、技術發布、對接洽談等活動,加快推進項目、技術、人才、資金、信息和服務等創新要素聯動,推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常州產業化。
第九屆展洽會主活動在常州科教城舉行。科教城作為常州“創新之核”,瞄準“世界一流的高職教育園區和國際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基地”的宏偉目標,努力把園區建成各類人才離夢想實現最近的地方。在《創業邦》評選出的2013年中國最佳創業園區中,常州科教城位列第二名,並獲評最具潛力的創業園區。園區是國家高職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留學生創業園和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中科院和江蘇省共建了江蘇中科院智能科學技術應用研究院,中德創新園區入選中國——歐盟城鎮化夥伴合作計劃。集聚了700多家科技服務機構和科技企業,其中包括領軍型海歸創業團隊403個。現有10萬名在校大學生,1.55萬名科技人才,其中46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51人入選江蘇省“雙創人才計劃”。中科院、牛津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20多家著名高校院所設立了技術研發、成果轉移和科技孵化基地。
前八屆展洽會碩果累累。總計邀請國內外專家5700多人,參會企業11800多家,展示成果33700餘項,發布各類技術需求3400餘項,組織各類專題活動205場,現場簽約項目556項,合同總金額超過11億元,已帶動企業新增授權專利501項、標準78項、國家科技獎10項,新增產值252億元,新增利稅29億元。常州與中科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23所高校及有關院所簽訂了全麵合作協議,建成了20家公共產業創新平台,實施了石墨烯導熱膜、碳纖維T700、新一代壓電陶瓷揚聲器等90多個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培育規模以上科技企業200多家、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180多家,助推天晟新材料、亞瑪頓光伏、維爾利環保、裕興薄膜、千紅生化等一批新興產業企業成功上市。常州“無中生有”的一些新興產業,比如先進碳材料、石墨烯、機器人、新光源、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等,產學研合作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的起點和目標
根據常州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係的要求,到201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人力資本投資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5%以上,百億元GDP專利授權數達400件,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45%。2015年,下列指標在2010年基礎上實現“三個翻一番,三個翻兩番”,即:全社會研發投入翻一番,超過13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過4700億元;研發人員數量超過80000人;發明專利授權總數超過2200件;創業投資規模超過120億元;民營科技企業總數超過10000家。
常州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堅持發揮創新政府、創新企業、創新資源、創新機製和創新環境這“五種力量”的作用,一起形成了科技創新的合力、形成了創新發展的浪潮。創新已經不僅僅是口號、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機製、環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