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工業氣體物流業務外包風險控製分析(2 / 3)

2.配送服務商價值分析。配送分銷商多數人員是遵義製氣廠合並前三家企業的員工,他們對行業有充分的認識和非常豐富的工作經驗。將市場需求比例較大、需求較分散的客戶外包給他們可以避免了公司在成立初和發展過程中人才流失和人力成本的大量投入,同時這些配送分銷商在諸如車輛、產品包裝物購置和養護、裝卸員工資、相關產品服務設備等均自己投資,這極大減少了企業在配送環節資本的投入。另外,為擴大市場份額,各配送分銷商都在不斷提高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質量,對於提高末端物流效益,滿足分散客戶多樣化需求,做好“最後一公裏”的配送服務具有重要價值。因此,配送服務商的選擇在企業市場發展戰略中不容忽視。

二、工業氣體物流業務外包風險分析

(一)企業內部員工抵製風險

重組後遵義製氣廠將原先氣體生產、運輸和配送等業務外包,客觀要求企業對業務流程進行重組整合,必定會涉及相關職能崗位的調整,將會影響到部分員工的切身利益,因而這種重組整合必將受到這部分員工的抵製。在2007年重組前,遵義製氣廠是一家60多人的民營企業,業務涉及氣體生產、安檢、裝卸、配送等各個作業環節。當得知製氣廠要與另外兩家企業進行重組,並將氣體生產、采購、配送等業務外包時,很工作人員都在為自己的職位而擔憂,生產部和配送部甚至出現了罷工,使得製氣廠在近兩周的時間裏運轉處於停滯狀態,不僅擾亂企業的正常經營秩序,也間接影響到整個下遊用戶的正常運作。

(二)氣體供應中斷風險

當遵義製氣廠自已生產氣體,並組織氣體配送業務時,企業可以很好地控製氣體生產過程、出廠氣體質量,同時根據客戶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產品供應的品種、質量以及其他相關服務。可是,當遵義製氣廠將氣體供應外包,由供應商送貨時,供應商能否保質、保量、按時將遵義製氣廠所需氣體送達,具有一定的不確性,存在潛在風險。目前,江西製氣廠是遵義地區唯一的氣體供應商,位於整個氣體供應鏈的上遊,處於強勢地位,使得遵義製氣廠在保證氣體供應上處於不利的地位。江西製氣廠生產決策變動會對遵義製氣廠乃至整個供應鏈的下遊企業生產運營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當供應商因某種不可預見原因導致生產停滯,不能正常供氣時,將產生巨大的供應中斷風險,給用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三)氣體充裝產能不足風險

充氣環節的流通加工和裝卸搬運的高效運作是企業產品附加值來源的重要源泉,也是企業核心產品業務擴大市場份額的重要載體。因氣體包裝瓶標準化較高、重量較輕,裝卸搬運機械化操作不適合的,充氣和裝卸搬運一般都是人工完成。近年來,因遵義經濟形勢發展較好,配送分銷商所接的訂單較多。當配送分銷商集中向製氣廠下訂單時,受充氣環節流通加工和裝卸搬運作業效率的製約,往往會導致分銷商等待取貨時間較長。

(四)喪失市場業務控製風險

遵義製氣廠將零散客戶的氣體配送業務交給配送分銷商來完成,配送分銷商能否按照遵義製氣廠的服務要求和服務水平開展配送業務存在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其次,當配送分銷商掌握了客戶資源信息,並計劃自己從事充氣環節流通加工業務,將會對遵義製氣廠的市場份額造成嚴重侵蝕。再次,為拓展市場空間、增加企業利潤,配送分銷商之間可能采取一些非正當手段展開競爭,使整個市場陷入混亂。顯然,若遵義製氣廠處理不好與配送分銷商的關係,將導致市場配送業務處於失控狀態,嚴重時可能導致企業經營困難、客戶大量流失。

(五)連帶責任風險和財務風險

如果配送分銷商因自身原因而導致產品的質量問題或經營失誤,將可能給氣體終端用戶造成損失或損害,這時遵義製氣廠將承擔連帶責任,例如配送分銷商將氣體銷售給客戶,由於氧氣瓶開關年久破損,結果高壓氣體衝出給消費者的財產造成損失。為了不影響製氣廠和分銷商之間的長期合作,通常由兩者共同賠償消費者損失。另外,由於一些信用較低的客戶拖欠貨款或者配送分銷商扣押銷售貨款,造成製氣廠資金周轉困難、生產經營陷入困境。

三、工業氣體物流業務外包風險控製的措施和對策

(一)優化氣體供應商隊伍,規避供應中斷風險

為了規避單一供應商給造成氣體供應中斷的風險,保證氣體供應商能按照要求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遵義製氣廠需做好以下工作:(1)打破原有江西製氣廠作為唯一供應商的格局。即通過對所有可能的、潛在的氣體供應商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評價,選出價格較低、服務質量較好、信譽度較高、從業經驗較豐富的兩家或兩家以上企業作為長期的合作夥伴。比如遵義製氣廠還可選擇距離遵義較近的四川瀘州製氣廠作為液氧供應商。(2)加強合同管理和合作關係管理。遵義製氣廠應分別與不同的氣體供應商簽定外包供應合同,明確服務要求、質量、價格、付款方式、雙方責任等,準確地列出企業將要外包的服務項目,比如要求供應商直接運輸氣體到廠、卸載環節實現氧氣從液體—氣體—液體的轉化、付款方式采用月結或季度結等。然後,根據供應商實際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由遵義製氣廠分別給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等級,並將評價結果作為向供應商分配訂單的依據,以此激勵供應商改善其產品和服務,從根本上降低供應中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