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人無我有(2 / 2)

“學習機”為日本中、小學生學習助了一臂之力,也為佐佐木明贏得了巨大的財富和聲譽。

日本索尼公司之所以興旺發達,就在於它開拓出了一係列的日本或世界首創的電子產品。這些新產品人無我有,因此獲得了極大的市場和巨額利潤。20世紀40年代末,磁帶錄音機還未被日本人所知曉,索尼公司申請了在日本生產錄音機的專利權,從而在日本首先生產磁帶錄音機,打開了日本巨大的錄音機市場。該公司在1952年又購買了美國貝爾實驗室研究的晶體管專利,成功地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袖珍式晶體管收音機,並賣出了200多萬台。到1955年,該公司一年的毛利潤已達250萬美元。隨後,美國買主們也被索尼公司的晶體管收音機所吸引,索尼在美國設立了分公司。以後,索尼公司的實驗室和工廠又研製生產出了一係列激動人心的首創產品,如晶體管調頻調幅收音機、12.70厘米(五英寸)晶體管電視機等,這些新產品剛上市場就受到顧客的熱烈歡迎,並且沒有競爭對手,因此在銷售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美國的米勒公司在強手如林的啤酒大戰中,發現許多消費者需要低度啤酒,而這恰恰是其他大啤酒廠企業不屑一顧的產品。於是,米勒公司及時研製生產出低度啤酒,占領了市場,在競爭中大獲全勝。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日汽車生產技術水平差距很大。美國素有“汽車王國”之稱,近一個世紀來,它既是世界上汽車生產第一大國,也是世界上汽車消費第一大國。

在50年代,美國人是瞧不起日本的。“汽車王國”的統治者們根本不擔心日本汽車的競爭,盲目自大,認為自己製造的汽車“頂呱呱”,所以也不去了解美國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於是,在60年代,日本人向美國發起了“汽車戰”。豐田根據美國人的需求變化,製成一種小巧、價廉、維修方便、速度更快、乘坐更舒適的小汽車,迅速在美國市場上樹立起物美價廉的良好形象,終於打進了美國市場。接著,日本在研究了美國汽車的製造技術與設計缺點、消費者的口味以及市場環境後,推出“藍鳥”牌汽車,成功地打進了美國市場。

然而,這並未引起美國的注意,甚至在日本小轎車銷量猛增時,底特律還在忙於生產大型豪華轎車。由於底特律沒有防禦,結果大大方方地讓出了小汽車市場,讓日本人大搖大擺地進來。

此後,美日汽車戰仍激烈地進行著,不僅在美國,還是在歐洲。美國人要趕上日本人,非短期可辦到。至於要把日本汽車公司擠出美國市場,卻已經是不可能的了,這使美國的一些戰略企業不能不有所憂慮。

平頂山棉紡廠是一個5000餘人的大企業,建廠時就背負一座沉重的債山。國家沒投一分錢,全靠個人集資和銀行貸款,債務高達4900萬元,平均每人近萬元。20世紀90年代第一個陽春3月,商品市場上還飄浮著一團團滯銷的烏雲,然而在平頂山棉紡廠卻呈現出產品供不應求的喜人局麵。奧秘何在?這就是緊盯市場空檔,用熱門產品吸引用戶,搞活資金。如何鑽空檔?他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三個字:準、早、快。短短6年時間,平頂山棉紡廠先後上過19種棉紗品種和9種坯布品種,而每種品種鑽的都是市場空檔,每種品種都適銷對路,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6年回收資金8133萬元,回收率高達171%,等於賺回了31個同樣的廠,經濟效益在全省14個大中型棉紡企業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