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上下同心 上賢下賢(2 / 2)

“上賢”,就是尊重德才兼備的人。所謂“舉賢”,就是主張用人唯賢,舉賢為用,排除選賢幹擾。這在《六韜》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文韜》的重點。上海第一百貨公司(簡稱“上海一百”)的成功經營和管理,無疑是現代商企業的成功注釋。

一個企業的成功關鍵在於,一要有好的老板,二要有好的機製。“上海一百”改革之初,即從調整老板做起。1984年,“上海一百”以“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革命化”的“四化”要求來選擇新的老板。以此為起點,“上海一百”的老板雖然換了一屆又一屆,但他們都有共同特性:勇於開拓,敢為人先,都抱著同樣的信念:自信自強,敢爭第一。

“上海一百”營業員有鐵的紀律——“營業員守則”,其內容包括操作規範“四句話”、櫃台紀律“五必須”、櫃麵服務“六不準”。由於規章明確,獎罰分明,這“四句話”、“五必須”、“六不準”成了每個營業員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櫃麵服務因之得到極大的改善。由於“警惕六種壞事,七種壞人”(《文韜·上賢》),正如一位哲人說過的:“企業即人”。有什麼樣素質的人就有什麼樣素質的企業。正因為有了一大批“自信自強,敢爭第一”的素質較高的員工,才有了“自信自強,敢爭第一”的“上海一百”。

將相分職,而各以官名舉人,按名督實,選才考能,令實當其名,名當其實,則得舉賢之道也。

將相分工,根據各級官吏應具備的條件選拔賢能,再根據各種官職應具備的條件考核在職人員,甄別其才智的高低,考察其能力的強弱,使其德才與官位相稱,官位與德才相當,這就掌握的原則與方法舉賢了。

得人才者得商場。一個聰明的企業老板總是十分注重網羅人才,為己所用;開發人才,備己所需的。1993年夏天,“上海一百”一下子招收了56名大中專學生,這在“上海一百”的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如今,這批學子早已活躍於“上海一百”不同崗位,他們以各自獨特的方式裝扮著“上海一百”,使其更加生機勃勃。

引進競爭機製並不僅針對一般員工,而且更在管理層中展開。早在1985年,“上海一百”的調整老板機構時就采取了競選、競聘辦法,體現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做到任人唯賢,從製度上、機製上讓廣大員工從切身利益上體驗到提高素質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威力日顯。“上海一百”在兼顧多種提高員工素質方法的同時,還大膽引進了競爭機製。他們努力樹立勞模典型,通過先進模範人物的帶頭作用,挖掘員工潛力。

運用“上賢、舉賢”之道,凝聚人心,發掘員工潛力,提高全體員工素質應該是老板恒久思索、不斷探求的課題,應該成為他們孜孜以求的目標。如果企業掌握了這種企業精神,必將開創燦爛的未來。

利益是一切經濟行為的最高準則,亦是管理企業、衡量企業經營戰略、評價執行計劃成敗的標準。但利益不等於利論,企業不應以純粹贏利為目的,而以消除人類貧困,建立人間和平幸福為己任,“為社會創造無盡的財富”,目前這種思想已進人許多企業家的心靈。榮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體。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務。通者常製人,窮者常製於人,是榮辱之大分也。

對話八:孫子因糧於敵與老板借雞生蛋

勝敵而益強。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