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企業西蒙教授,曾就老板藝術的核心在於激勵員工主動積極地工作而指出:缺乏自知之明的老板,往往以為“我是負責者,一切都由我決策”,其實這是很荒謬的。
真正高明的老板善於把決策權分散給員工,因為不能想他所有的,最高的智慧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
決策不分權,員工就會感到他不是企業的真正參與者,也就不會有責任心和主動性,而隻是處於被動的地位,聽命行事,從而缺乏競爭意識。《孫子兵法·九變篇》中說: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君命有所不受。
大凡用兵的原則,將帥接受國君的命令(在具體作戰過程中)國君的命令有的不要機械性的接受。
從企業方麵看老板與被老板這兩方麵。老板是授權者,他所考慮的應該是整個企業的大局,是屬於戰略性的問題。而員工接受命令之後,則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做好工作。而且身為老板,也不可能包攬一切事情。
日本的鬆下幸之助就很明智,他主張公司盡可能地分散權限,“隻要堅持經營的基本方針,有使命感,下麵幹什麼都可以,沒有必要限製,這樣可以提高效率”。其繼承者山下俊彥也主張“不能一切都包辦獨攬”,操縱一切,結果會自己害自己。山下俊彥還認為:“總公司並不是發出指令的指揮機構,應該是為各事業部更好地工作而提供方便的服務性機構。”山下俊彥是位優秀的大企業,但他也坦率地承認:“我作過很多不合時宜的錯誤決定。”
美國通用電器公司董事長傑克·韋爾奇是管理權威,他認為生產率增長之關鍵在於“解放”中層管理人員,更多地授權予他們。
台灣《經濟日報》一篇文章中說:
老板“要徹底的授權,有些老板口中說要授權,手中卻不肯放開,這是不行的……要放手讓員工負實際責任”。又說:“中小企業的老板不要一人包辦一切,一定要徹底授權,要有讓員工在犯錯中學習、進步的度量。”
日本華人女企業家劉秀忍,在日本擁有三企業公司,往來客戶遍及日本、美國、加拿大、歐洲和東南亞等地。此外,她在東京擁有7棟辦公樓,用來出租;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有一配套停車場的超級市場;在台灣也設有分公司“雙安”。她擁有如此龐大的產業,她不可能事事親自過問。她靠的是知人善用,放手交給員工員工負責處理。她對員工的信任及寬宏慷慨,頗使職工們折服。
日本本田宗一郎退休傳賢後,從不幹涉後繼者的經營業務。他退休後連董事會也抱著“少去為妙”的態度,惟恐自己會“幹擾”年輕一代的工作,這充分體現了他的明智與豁達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