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孫子·謀攻篇》
用兵作戰的上策,是用謀略勝敵,其次是運用外交取勝,再次是殲滅敵人軍隊,下策才是強攻敵人的城池。
“上兵伐謀”可謂第一策,旨在強調用兵作戰的上策,是用謀略勝敵。真正高手的決戰,是用心用腦的,不是用拳用腳、用刀用槍的。有些用心、用腦、用計謀、用手段的交手,要比動手還狠、還絕、還可怕。
“其次伐交”可謂第二策,可作三種理解:一是“其次運用外交取勝”;二是“其次是挫敗敵人的外交”;三是“其次是乘敵陣營混亂、兵將交戰時而打擊它”。
“其次伐兵”可謂第三策,是說“伐謀”、“伐交”不見效則殲滅敵人軍隊。
“其下攻城”可謂第四策,也是下策,是忍無可忍之策。你要讓人、容人,首先還得要那人知道你的容讓,你敬人一尺,人也敬你一尺,這才是有來有往。但有的人根本就不容讓你的容讓,結果是得寸進尺、得寸進丈,到最後,你隻好忍無可忍、讓無可讓,不如打從一開始就不忍不讓、寸步不退的好。那就是強攻硬打城池、“堡壘”。
波比·蒙勒,是世界上最大的地圖公司創始人。他總結創業的經驗時說:“很多人不會買他們看不到的東西,所以若你希望發展事業,應當記住這一點。”
做生意要獨具慧眼,看準了就勇敢地去實現。蒙勒開始做地圖生意時,人人都對他澆冷水,認為他必敗無疑。試問誰有閑情來買一幅地圖,回家慢慢觀看?但蒙勒對於大家的意見不為所動,對這一行獨具信心。他說:“我認識幾位地圖批發商,有一次我前往他們的貨倉,才發現原來地圖的品種琳琅滿目,令人置身其中,十分暢快。”
他把自己僅乘的一點積蓄全部拿出來,租了一處3000英尺的鋪位,各式各樣、色彩繽紛的地圖掛滿牆上,地板堆滿大小不一的地球儀,歡迎顧客入內隨意觸摸及欣賞各種地圖。結果一個月間,生意額增加數倍。經過他這個設計別致的店子的遊人,無不被好奇心所驅使,進入店來選購一兩件地圖裝飾品。蒙勒笑著說:“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發覺以巨大的地圖作為牆紙,更能顯示出氣派不凡。”
如今蒙勒的地圖王國,每年贏利高達270萬美元以上,其中有一半生意來自一般市民,證明他獨具慧眼,早已知道他的主要客戶不是來自圖書館或學校,而是最具購買力的普通大眾。以前人們從來也沒有想過買地圖回家,陪襯沙發。今天,很多人視它為客廳不可缺少的掛畫。所以發展生意的要訣,是在於令顧客在毫無心理壓力的環境中,自自然然地碰觸自己心愛的貨品。做生意要獨具慧眼,看準了就勇敢地去實現。
孫子把實現利益目標的謀略思考分為四個層次,表明了他的方略選擇是自上而下的。先在高層次尋求製勝之道,如求之不得,再根據情況逐次地下移。通俗地講就是:首先分析雙方利益矛盾的大小,找出影響這些利益矛盾的關聯因素,接著對關聯因素分類排隊,看是否可以從戰略高度運用恰當的計謀求得解決,即“伐謀”;如不然,再看是否可以從戰略交合上找出路,譬如拆敵聯盟,結交新的盟友,以形成有利的戰略格局等,求得對敵人行動的製約,使利益矛盾得以解決或緩和,即“伐交”;如果必須使用武力的話,則要選擇最有利於我的作戰形式,避免攻堅戰、消耗戰,即“伐兵”;如果不得已而必須攻堅的話,則應充分準備,盡可能減少代價,即攻城。由此可見,“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是孫子謀攻策略的四部曲。孫子把屬於政治鬥爭範疇的“謀”和“交”擺到戰爭手段的一、二位,而把軍事鬥爭手段的“伐兵”擺在次位,把“攻城”作為不得已而采用的下策,這是一種高水平的戰爭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