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知彼知己 不能盲目(2 / 2)

有這麼一對夫妻,男的是個鞋匠,鞋子做得很好;女的也是個織絹的能手。有一天,他們兩口子商量好,想到越國去謀生。這消息傳開了,就有一個人去勸他們:“不要去吧,你們如果到越國去謀生,那可更糟了。在那裏,你們一定無法生活的!”他倆問:“我們不懂你說的意思,咱兩口子,各有一套手藝,怎麼會生活不了?別胡說了!”那人告訴他們說:“對呀,你們都各有一套手藝。可是,你們知道嗎?你們做了鞋子,原是給人企業穿的,可是越人愛打赤腳,不穿鞋子;你們織的絲絹,原是做帽子用的,可是越人喜歡披著頭發,不戴帽子。你們做的鞋子、帽子,怎麼賣得出去呢?你們的本領雖大,在那裏可都用不上。到那時候,看你們怎樣生活!”說到這裏,想起了一個朋友,這位人品很不錯的“老板”不知投資地的特別的“天地”情況,不聽勸告而去,結果欠了一屁股債而回。他的教訓就在於沒有把握“彼己天地”這一成功萬事的要素。被稱為“海上之帝”的台灣地區企業張榮發說:“隻有仔細縝密的信息係統的研究,才是保證決策無誤的不二法門。”隨著時代的發展,“彼己天地”這一現代人生成功萬事的要素,應當拓展成縝密的“彼己天地”的信息係統。

被西方稱為偉大傳道者的穆迪,當記者問是什麼人給他帶來最多麻煩時,他立即回答道:“穆迪給我的麻煩多過任何人。”穆迪就是他自己,他自己為他製造的麻煩最多。已故的撒繆爾·賀芬斯坦也說過:“回顧過去,我的一生似乎路途坎坷,而我就是最主要的障礙。”這些人的可貴之處,就是清楚地知道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所以,約翰·麥斯威爾概括出一句驚人之語:

“我們笨的時候,要征服世界;我們聰明的時候,要征服自己。”

之所以要征服自己,深層的原因是知己難。某編輯部有一位美編,人物肖像畫得特好,幾乎給每個同事都畫過,人人都說挺像。可是,奇怪的是他卻從未給自己畫過一張肖像。問及原因,他說畫不好。同事詫異,他笑著說道:“畫別人,即使是一個陌生人,隻要仔細觀察,捕捉到他最細微的神態特征,就必定能把他畫好。可是畫自己,卻怎麼也畫不好。做個遊戲吧,你閉上眼睛,試試回憶一下母親的模樣。”同事照著做了,母親慈愛的眼神、溫暖的笑容浮現出來了。美編又說:“現在,想象一下你自己。”這個同事的思維在瞬間仿佛一下子凝滯了,他喃喃道:“我自己?我知道自己穿著西服、戴著眼鏡,可是我卻怎麼也想不起來自己的眉毛、眼睛的具體樣子。”這個同事終於明白了美編的苦衷了。原來,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不了解的人,竟然是我們自己!美編接著說:“也許我得借別人的畫筆給自己畫一幅像,然後把自己當別人來欣賞、挑剔、把握,那樣,我或許就可以成功地為自己畫一幅像了。”這位美編的話,對於“知己”頗有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