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一鼓作氣(1 / 1)

孫子曰: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孫子兵法·軍爭篇》

這裏說的“銳”、“惰”、“歸”都是指士氣。部隊作戰,初戰時氣銳,過一段時間,士氣逐漸懈怠,到最後士氣衰竭。這說明打仗時心理態勢很重要,所以指揮者應根據敵我雙方士氣,把握最佳的進攻時機。

齊桓公於公元前684年派兵攻打魯國,於是發生了有名的長勺之戰。當時齊強魯弱,但由於魯國采納了曹劌的戰略戰術,竟以少勝多,打敗了齊軍。

在齊魯之戰發生之前,曹劌這個愛國的平民百姓就十分關心這次戰爭。他主動去拜見魯莊公,並詢問國君憑什麼打這一仗。戰鬥中,曹劌和魯莊公同乘一輛戰車,在長勺擺開陣勢。魯莊公將要擊鼓進軍,曹劌阻止說:“不可!”等齊軍三次擊鼓之後,曹劌才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魯莊公親自擊鼓助威。魯國將士為了保家衛國,一個個士氣高昂,奮勇殺敵,一鼓作氣,打得齊軍狼狽敗退。魯莊公想立即追趕,曹劌又阻止說:“不可!”他從戰車上下來,看了看齊軍戰車逃跑時留在地上的車輪印跡,然後又登上戰車,扶著車前橫木向遠瞭望齊軍敗退的情況,這才說:“可以追擊了!”魯莊公親統大軍火速追擊,結果把齊軍打得落花流水,幾乎全部崩潰。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長勺之戰。戰鬥結束後,魯莊公向曹劌詢問所以取勝的原因,曹劌說:“打仗是需要勇氣的。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衰落;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泄盡了。敵人擊鼓三次,士兵勇氣已盡。我們第一次擊鼓,士兵勇氣正盛,所以一舉全勝,這就是一鼓作氣的原因。”

亨利·福特是美國汽車大王,他將美國與世界引向了汽車時代。福特汽車公司生產的T型車自1908年至1927年,共生產了1500萬輛,確立了福特汽車的霸主地位。

福特是一位卓越的成功者,但他不滿足於此,他要“不停追求,不斷進取”。他的獨生子愛德歇爾也有誌於汽車工業,經常隨父親下基層了解情況。

一次,福特與愛德歇爾巡視工廠。愛德歇爾發現許多工人對他們父子側目而視,他隱隱約約感覺到工人們的情緒不大對勁,便在巡視後對福特談及此事。

“爸爸,你不覺得工人的情緒有些不大好嗎?”

“怎麼,有什麼問題嗎?”

“我覺得他們對我們有一些敵意,好像中間出現了一條鴻溝。這樣下去,一定會出問題的。”

“是啊,以前我經常和工人交談,現在事情多了,企業需要人照料,工人也增加了很多,我的確有些忽視。”

“爸爸,交談隻是一個方麵,你必須與蘇倫森先生談談。他總是加重工人的負擔,讓工人通宵達旦地工作,無視工人的要求。工人們已怨聲載道了。”

福特陷入了深思。第二天,福特叫來了蘇倫森,說:“現在紅利已高達20000%,工資必須提高一下。”

蘇倫森猶豫著,說:“現在的工資已經高了……,那就再加上0.5美元,2.5美元吧。”

福特不滿地審視著蘇倫森,果斷地說:“我要工資增加一倍,從明天起,工人工資每天最低為5美元。”

“什麼,你是說把全年利潤的一半分配給職工?”

“是的,你沒有算錯,我就是要這樣做!”

福特肯定勞工價值,在勞資關係上,他邁出了革命性的一步。《紐約時報》等多企業報紙都報道了福特公司日薪5美元的消息,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和衝擊。然而,事情沒有結束。

一天,福特收到一位職工妻子的來信:“福特先生,我們感謝您一天5美元的恩賜。但是,人絕非機器,您的作業製毀滅了我的丈夫!我的丈夫也需要休息……”

這封信深深地困擾著福特,他隻好求助於迪爾本教堂的祭司長馬吉斯。他說:“我的做法不僅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而且適得其反。但不管怎樣,我希望福特公司是一個更人道、更寬厚的企業。希望您能幫助我完成這一夙願。”

在福特的真誠邀請下,馬吉斯擔任了福特公司新成立的職工福利總顧問之職。他不斷走訪職工企業,了解職工的具體困難,並不斷向福特提出建議。福特十分重視職工福利,保持員工士氣正盛,使自己一步一步實現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