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說:“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謀攻篇》
百戰百勝,還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經交戰而能使敵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戰略思想也是老板經商智慧中排除萬難的最高境界。戰爭的取勝,一般人的思路是通過“武力”,即依靠“剛”和“強”;孫子的思路卻高人一籌,即將“武力”和“智力”揉合使用,以“武力”威懾為前提,用“智力”運作為手段,把剛、強、柔、弱融為一體,進而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從這個意義上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實質上是剛、強、柔、弱融為一體,靈活運用的最高境界。
商場中的取勝也有同理,比如,要“攻克”某一個“目標”,實現某一個意圖,運用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全勝戰略思想,基本的思路不是單純用“力”直接去操作,而是以強大的“實力”為後盾、行威懾,運用“伐謀”、“伐交”的“智”,揉合“力”與“智”她去“攻克”和實現。在老板和管理工作中,老板和管理人員不仰仗手中的權力、忘記手中的權力,這就是一種“不戰”,因為過分的仰仗權力、一味地依仗權力地對員工實施管理,以勢壓人,以權指令,是一種“戰”。例如,“我說這麼做就這麼做!”“這是命令,一定要給我做到!”這樣的強製性的語言加上趾高氣揚的語調、吹胡子瞪眼的神態,即便使員工照辦而收效地“勝”了,卻是一種“力勝”,其中蘊藏了定時炸彈般的禍患。輕者,你的員工會消極怠工、暗中浪費材料、損壞器械等,給單位資產、效益造成損失;重者,形成對你的製約氛圍而使你下台,或者使單位資產、效益造成重大損失;更有甚者,可能使你、你的企業乃至單位遭受不測風雲。因此,“力勝”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勝利。高明的老板把強製及使人服從的力量深藏不露(以權力形成的實力作後盾),從權力的寶座上走下來(“不戰”),以一種交換意見的態度(“伐謀”、“伐交”),和和氣氣地(“伐謀”、“伐交”)解決(“屈”)問題(“兵”),這可以說是老板藝術和管理教育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新經濟的企業戰略和世界格局應當建立一種以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戰略思想為啟發的“非零和對抗”的安全觀。新經濟的老板亦當汲取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戰略思想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