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最優貨幣政策規則選擇研究(2 / 3)

(一)數據處理

本文利用了國內生產總值、消費者價格指數、貨幣供給量M2以及全國銀行間市場債券回購名義利率(7天)四組中國宏觀經濟的數據來估計DSGE模型的參數,樣本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和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二)參數估計

按照Gali(2008)的方法,將主觀貼現因子β設定為0.99,不同中間產品之間的替代彈性ε設定為6,勞動相對於真實工資彈性的倒數η設定為1。對其餘結構參數和外生衝擊的標準差使用貝葉斯方法進行估計,按照慣例,一般假設取值範圍在0到1的參數服從貝塔分布,把那些取值範圍必須大於0的參數設定為服從逆伽馬分布,其餘情況下的參數的先驗分布設定為服從正態分布。

(三)模型比較

在得到完整的結構參數估計結果之後,可以對四個模型進行比較分析和研究。下麵計算不同模型的邊際數據密度,借此甄別能夠更好反映中國現實經濟運行模型。邊際數據密度越高的模型,說明模型對數據的擬合度越高。結果說明,相比包含“價格型”貨幣政策規則的模型A和C,對應的包含“數量型”貨幣政策規則的模型B和D更能表征實際的數據生成過程。這說明在中國經濟中,中國貨幣政策規則更可能偏向於“數量型”,這種包含“數量型”貨幣政策規則的模型結構更能夠匹配實際數據的經驗特征。另外,生產函數中包含實際貨幣餘額模型A和B的邊際數據密度均大於對等情況下模型C和D的邊際數據密度,說明包含實際貨幣餘額的模型更能夠匹配實際數據的經驗特征。

福利分析

本節從社會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出發,研究中國貨幣政策規則偏向於“數量型”貨幣政策規則的實際情況是否可以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作為參照組,同時分析如果中國貨幣政策規則偏向於“價格型”貨幣政策規則,是否福利損失會比采用“數量型”貨幣政策規則要小,也就是說,偏向於“價格型”貨幣政策規則可能比偏向於“數量性”貨幣政策規則要好。最後,利用貝葉斯估計的參數作為基準估計中國最優貨幣政策規則。

(一)測算福利損失

從社會福利的角度看,貨幣政策的根本目標就是使得社會福利最大化,因而貨幣當局的目標函數應該選擇社會福利函數,因此,社會福利函數表現為代表性家庭的各期效用貼現值之和。但實際中貨幣政策的目標函數通常選擇為下列形式:

其中,xt為產出缺口、πt為通貨膨脹率、π*為目標通貨膨脹率和it為名義利率,δ為貼現因子。權重λ1∈[0,1]反映了貨幣當局對穩定名義利率的偏好程度,權重λ2∈[0,1]反映了貨幣當局對穩定通貨膨脹的偏好程度。以貝葉斯估計的參數作為基準參數,測算π*、λ1、λ2不同設定情況下社會福利損失。

可以得到四個結論:其一,相同通貨膨脹目標情況下,給定λ2不變,λ1逐漸增加,則福利損失越大;其二,相同通過膨脹目標情況下,給定λ1不變,λ2逐漸增加,采用“價格型”貨幣政策規則的福利損失逐漸減少,而采用“數量型”貨幣政策規則的福利損失逐漸增加;其三,相同通貨膨脹目標情況下,隨著λ1和λ2增加,采用“數量型”和“價格型”貨幣政策規則的福利損失都逐漸增加,但是,采用“數量型”貨幣政策規則的福利損失會逐漸超過采用“價格型”貨幣政策規則的福利損失;其四,不同的通貨膨脹目標,社會福利損失差距並不明顯。采用“數量型”貨幣政策規則的福利損失在不同通貨膨脹目標下的損失差距小於采用“價格型”貨幣政策規則的福利損失,但是由於差距微小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從社會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可以認為兩種貨幣政策規則並無優劣之分,隻是適用於不同的情況,受到貨幣當局對穩定名義利率的偏好程度和穩定通貨膨脹的偏好程度的影響。從反通貨膨脹的角度看,采用“價格型”貨幣政策規則略優於采用“數量型”貨幣政策規則;反之,從穩定產出的角度出發,采用“數量型”貨幣政策規則略優於采用“價格型”貨幣政策規則;從穩定名義利率變化的角度切入,“數量型”貨幣政策規則和“價格型”政策規則之間並無明顯優劣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