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通過蜘蛛網般的股權結構,未來,三星集團或將形成三兄妹執掌不同業務的格局。其中,李在鎔掌控電子和金融方麵的子公司,李富真有望掌控服務業和化學方麵的子公司,而李敘顯將掌控服裝和廣告等方麵的子公司。
業內人士預計,三星集團計劃在2016年之前徹底消除子公司連環控股現象,以三星生命、三星電子、三星物產為核心全麵重組74家子公司。但考慮到李健熙健康狀況,這一計劃很有可能提前。
繼承者和變革
三星集團目前包括85個下屬公司及若幹其他法人機構,業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近期,三星集團進行一係列資產處理、資產負債表調整以及產業剝離。有分析稱,經過這一番操作,三星家族在繼承問題上的不確定性進一步減少。由此,李在鎔將繼承三星電子、金融、建築等集團主力業務部門的格局更加明晰。作為韓國曆史最為悠久的財閥之一,三星在李健熙的領導下有差不多27年的曆史,雖然掌門人沒有發生變化,但該公司對於改變從未感到陌生。
1938年3月1日,三星前任董事長李秉喆,也就是李健熙的父親,在韓國大邱市成立了“三星商會”。在李健熙的領導下,三星成為全球銷售額最大的科技企業。2002年,三星市值超過競爭對手索尼。目前,三星市值為1700億美元,為索尼的七倍。當三星從索尼手中搶來全球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導者的頭銜後,卻發現好日子並沒有過多久,其市場份額逐漸被中國崛起的新一代企業所蠶食,這其中就包括智能手機製造商小米、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以及PC製造商聯想。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三星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在2014年第三季度為24.7%,較上年的35%出現明顯下滑。公司在該行業的利潤也出現下滑。作為三星集團的未來繼承人,有“王儲”之稱的李在鎔將麵臨不少挑戰。
分析韓國財閥集團網站Chaebul負責人Chung Sunseop說:“在父親不在的情況下,李在鎔似乎能夠有效地掌管整個集團。他最大的挑戰可能在於如何令集團最大的子公司三星電子重新點燃發展動力。”
不過,批評人士表示,三星正在重蹈其他財閥的覆轍,通過強勢的子公司來幫助較弱的子公司擺脫困境。
野村證券戰略家Michael Na認為:“三星重工實際上正在幫助其處於困境的工程部門,但是不具有競爭力的部門就應該允許其消失,隻有這樣,才能使得資源有效利用。這對於國民經濟和公司來說都是好事。”由於韓國政府方麵正在試圖遏製家族經營大集團,以提升企業管理,三星集團還麵臨簡化股權結構的壓力。在韓國財閥中,三星擁有最為複雜的交叉持股結構。相比LG和Doosan,這兩家企業都是由一家控股公司掌管所有的子公司。
雖然在各個子公司有少量的直接持股,例如李健熙對三星電子的直接股份隻有3.4%,但李氏家族可以通過交叉持股的複雜網絡控製整個集團。
李在鎔是三星電子材料附屬公司第一毛織公司的最大股東,占有25.1%的股權,因此實際上第一毛織公司就是三星集團的控股公司。因為第一毛織公司擁有三星人壽保險19.4%的股份,而三星人壽保險又是三星電子的最大持股方。有律師就建議說,李在鎔需要對交叉持股進行調整,使之成為控股公司的結構,這樣一來有利於提升其個人的可靠性。不過,分析師認為,創建一家控股公司來掌管龐大的商業帝國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三星集團已經將部分企業上市或即將上市,通過這種資本運作來幫助李健熙子女支付巨額的遺產稅。專門研究財閥的專家指出,這種繼承性質的重組可能將麵臨來自股東的反對,因為此類交易或許不能提升股東的收益。
在提到三星係企業近期股價下跌時,分析人士還指出,在重組方麵實行單邊行動最重要的目的在於使得交接更加容易。不過,大量的小股東可能在這一過程中遭受損失。不過,法國巴黎銀行分析師Peter Yu表示:“李在鎔本意就是精簡其父親和祖父打造的十分龐雜的商業帝國,將股權關係簡化。”Peter Yu還表示:“雖然由於他的管理能力可能導致公司的不穩定,但這樣的努力主要是為了提升核心競爭力,對於投資者而言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三星集團一直在為管理層重組做準備,這一舉措將允許李在鎔進一步鞏固其對集團的控製以及為羸弱的部門注入新動力。Peter Yu對三星的前途保持樂觀:“你可以看到很多偉大品牌的興衰,但是三星尤其善於克服危機。他們一直能夠在經曆痛苦的重組後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