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胡大白先後幫助近400名殘疾學生入學深造,學校減免貧困學生學費1000多萬元。
類似這樣的故事,20多年來積累了一個又一個,幾百名像耿繼濤一樣的貧困生、殘疾生在黃河科技學院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胡大白對這些殘疾學生充滿關愛,不僅照顧他們的生活、學習,而且注重他們的精神健康,鼓勵他們重新建立起自信心。她自豪地說:“在我們學校,可以經常見到殘疾學生。但他們不受歧視,所以很自信、很陽光。”
現在,黃河科技學院已成立國際殘疾人學院,胡大白用真摯的愛把一個又一個“王春芳”、“耿繼濤”培養成才。
胡大白曾經曆過貧窮,也經曆過傷殘,當更多的孩子因貧困和傷殘而失學時,她就用“愛”字來給予她們以支持。劉延梅、陳萬平,他們來自雲南麗江地震災區;黃清凡、周仕友、張濤、張衝、鄒霞,她們來自湖北洪澇災區……在他們的眼中,胡大白就是母親。
每年的5月,黃河科技學院南區體育館就會舉行“助殘日文藝彙演”。台上台下,師生們會共同唱響《黃科大,我的家》這首感情真摯、飽含親情的歌曲。在胡大白的倡導下,黃河科技學院於1996年成立“國際殘疾人學院”,先後有近千名殘疾學生從學校畢業,走上了工作崗位。他們是黃科院“特殊的成員”,受到了校領導、教職工以及全體同學體貼入微的關懷。黃科院為這些殘疾學生營造了平等、真誠的生活環境,公平、融洽的學習環境。並謹遵國家《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五”計劃綱要》中的有關具體條款和《城市道路和建築物建設無障礙規範》,為殘疾學生修建了輪椅通道和健身房等設施。學校領導在助殘事業上不僅從硬件設施入手,更重要的是狠抓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在學校形成了更加有利於殘疾學生發展的環境。全校師生對殘疾人的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現代文明社會的殘疾人觀被更多的學生所接受,形成了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風尚,人道主義在全校得到了進一步的弘揚。2002年,全校師生又把助殘工作和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相結合,做好殘疾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幫助工作,同學們紛紛伸出友愛的雙手,用內心真誠的親情融化殘疾同學心中的冰霜,踴躍幫助殘疾同學打飯,護送他們上下課等,讓殘疾同學在黃科院深深感受到家的溫暖,為殘疾同學順利完成學業“保駕護航”。在文藝演出的晚會上,校領導給殘疾學生代表發放了紀念品,以資鼓勵他們奮發向上,克服心理自卑感,勇敢麵對生活,麵對明天,做一個身殘誌堅、對社會有用的人。殘疾學生對此非常感動,他們說:“是黃河科技學院給了我們重塑信心的勇氣,為我們的理想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師生愛心團隊在胡大白倡導的愛心文化的感染下,黃河科技學院的學生們也紛紛加入進來,伸出援手,奉獻愛心。2013年“六一”兒童節,商學院管理係215名學生走進鄭州市各人流密集處,以義賣《大河報》的方式,為留守兒童募捐善款,用愛心為孩子增添節日快樂。他們以班為單位,組成5個小組,帶著統一的小紅帽和募捐箱,在火車站、各大公園、小區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為每個人送去一份報紙。炎炎烈日融化不了他們熱情的心,幹燥的空氣吹不散他們真誠的話語。大半天的時間他們共賣出1300份報紙,募捐到754元愛心款。隨後學生代表利用這筆善款為留守兒童選買了禮品,並親自送到他們的手中。看著孩子們開心的表情,同學們所有的疲勞都煙消雲散了。參加義賣的同學說:“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所以不能正常照顧孩子,所以我們要認真開展義賣工作,募集到更多的愛心款,讓他們今天過一個快樂的兒童節。”
有些學生誌願者到離學校很遠的十八裏河敬老院獻愛心。大家主動和老人們談心、拉家常,詢問老人的身體狀況等,並為老人們演唱他們準備的節目。唱到高潮處,老人們也拍起手一起哼唱起來,現場氣氛熱鬧非凡,歡笑聲、歌聲、交談聲交彙在整個敬老院裏,讓老人倍感家庭的溫暖。有的誌願者還沒有足夠的服務經驗,在和老人們交流的時候還有些不好意思說話。但通過這次活動,他們對誌願者這個群體又多了一份敬意和勇氣。同學們認為社會上還有更多像這樣的孤寡老人等著大家去關心,我們作為大學生應該將自己的愛心傳遞給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真正讓他們老有所得,老有所樂。
2013年4月,雅安地震牽動著黃河科技學院全體師生的心。4月23日晚上,黃河科技學院的師生聚集在第二圖書館前舉行“心係雅安”祈福活動,為雅安地震災區同胞募捐祈福。在已經擔任董事長的胡大白的帶領下,師生紛紛伸出友愛之手,獻出愛心,為受災同胞送去溫暖。外教代表也參加了捐款活動,表達他們對雅安地震受災人民的關心。圖書館前,師生們用750支燃燒的蠟燭組成了“雅安4.20”愛心圖案,現場人員一起為雅安祈福默哀,並齊聲高喊“雅安加油,我們與你在一起!”接下來,大家唱起《我愛你中國》《和你一樣》《感恩的心》《明天會更好》等歌曲。師生們用歌聲、手語表演等形式表達自己對災區人民的深切關懷,以及對祖國的美好祝願。“雅安、挺住!”“我們都是雅安人,我們永遠在一起!”誌願牆前,師生們紛紛簽字送上祝福。在活動現場,幾百名學生通過微博、微信向災區祈福。當天晚上,全校師生共捐款近8萬元。
2007年9月14日,有個剛入校不久的大一新生在網上發表了一篇《兼念天下的黃河情懷》的文章,非常生動地反映出了黃河科技學院的愛心文化,這裏摘錄一部分,以饗讀者:9月10日,第23個教師節,早晨5∶50,黃河科技學院。天剛蒙蒙亮,建築似乎還在沉睡,但嘹亮的軍訓號子已響徹校園,新生們在教官的帶領下,已經分方陣開始了訓練。看著一隊隊學生整齊劃一地走過,表情凝重、剛勁有力,讓人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刻苦和認真。
在校園門口,也有一群人在忙活著。他們一邊向大巴上搬運行李,一邊互相提醒著什麼。每個人都神色匆匆但又有條不紊。有人說,看看人都到齊沒有,歌譜、音響到位沒有。立馬有四五個聲音回答,到齊了。再有人說,好好準備,去了要把最好的水平發揮出來。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堅定地響應著。
6∶30,大巴迎著濃濃晨光,踏上了征程。
用愛心搭建友誼之橋這支紀律嚴明而又充滿活力的隊伍,是黃河科技學院支援山區藝術教育建設的愛心使團。此行的目的地是確山縣第二高級中學,目的是要“讓藝術走進大山”,而總提醒著什麼的人是黃河科技學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王軍勝,作為帶隊前往確山二中的負責人,他深感此行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