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發揮整合功能,提高組織協調能力
政黨的整體力量大於組織內部個體力量。參政黨要發揮自己人才智能的整體優勢,注重發揮政黨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這是政黨的組織優勢。參政黨的成員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和群體,反映和代表著不同社會階層和群體的利益,是國家與社會之間的政治傳輸橋梁。在政黨協商過程中,參政黨可以以相對超脫的政治角色協助執政黨進一步整合社會政治資源,擴大社會利益代表的廣泛性,積極協調各階層和社會集團之間的關係,並在政治體係中反映自己所聯係的那部分成員和群眾的利益要求,化解各種政治和經濟矛盾衝突,避免各個社會階層因在政治和利益訴求上的差異而可能帶來的社會不穩定因素。積極消解各種敵對、不滿情緒,為衝突雙方提供彼此了解、溝通的機會,從而有效化解矛盾、平息衝突,避免矛盾的積聚和衝突的爆發。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指出,社會秩序穩定的先決條件在於有一個能夠同化現代化過程所產生出來的新興社會勢力的政黨製度。政治現代化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政治的製度化。隻有大力提高政治製度化的程度,才可能緩解發展中國家在社會經濟現代化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大眾政治參與壓力,從而確保現代化進程中的政治和社會穩定。而中國的現代化不是“源發型”的,而是典型的“後發型”國家,充分發揮政黨及政黨製度的功能就顯得格外迫切。一方麵,中國政黨製度所特有的優勢在於強大的統戰和穩定功能。中國共產黨在社會穩定方麵發揮著主導作用,各民主黨派的合作擴大了社會穩定的邊際和張力;另一方麵,現階段我國政治的功能由於受社會發展條件所限,還沒能全部有效的發揮作用,還不能一下子完全滿足整個社會政治參與的要求,需要逐步推進。因此,這就更需要政治參與的有序性來逐步適應、吸納社會不同利益群體的利益訴求,以有序的政治參與來促進政治製度化的發展,同時在穩定的政治發展中不斷擴大政治參與,形成有序的政治參與、漸進的政治製度化和穩定的社會秩序之間的良性循環,實現政治製度現代化與社會現代化的協調發展。這是參政黨和執政黨一起都要擔負的政治責任。社會整合既是參政黨的一種職能,也是參與和服務社會發展的主要途徑。
在新形勢下,我國經濟結構深刻調整、社會利益關係更為複雜、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湧現。特別是新的社會階層伴隨著新的經濟組織的出現,新的社會群體要求在政治決策中發揮作用,要求社會更加公平,以及實現自身的政治訴求。這一點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尤為突出。這要求政黨製度必須具有強大的社會包容性,政黨作為社會與政府聯係的橋梁,需要及時有效地把各種新生社會力量吸引過來,使之與現存社會秩序達到高度的整合狀態。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參政黨與中國共產黨的合作進一步整合了社會政治資源,擴大了社會利益代表的廣泛性。從客觀上對各種政治和經濟矛盾衝突進行了化解,使人們的心理得到合理疏導,從製度上保證了一個下情上傳、上令下達的通道,拓寬了各種消解敵對、不滿情緒的渠道,有利於矛盾衝突得到化解,實現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因此,各黨派提高組織協調能力,要致力於增進所聯係群眾的團結,廣求共識,以期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和諧發展;要致力於廣泛開展社會服務活動,既為老百姓做好事做實事,也藉此了解民生、知曉民情、體察民意,為開展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奠定基礎。
多黨合作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執政黨建設,也離不開參政黨建設,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才能促進政黨關係的和諧發展,才能讓政黨協商成為科學政治決策的有力保障。參政黨隻有不斷學習和借鑒執政黨建設的經驗,立足實際,突出特色,不斷加強與中國共產黨相適應為目標的政黨協商能力建設,不斷提高參政議政的能力,才能真正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主體作用,才能始終成為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