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弘揚優良傳統,提高合作共事能力
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在國家政權中的合作共事,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政策,是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體現。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擔任各級政府和司法機關的領導職務,也是參政黨履行職能的重要途徑和發揮政黨作用的表現。合作共事的過程既是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誌,又是照顧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代表人士所聯係群眾的具體利益的過程。
弘揚民主黨派的優良傳統。近年來,參政黨的成員構成發生了重要變化,新一代代表人物正逐漸成為參政黨領導成員的主體,新成員給參政黨增添了新的活力,也帶來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廣大新成員多數是在改革開放新的曆史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年富力強,思想活躍,富有開拓精神,並且有相當一部分長期在國外學習和生活,比較熟悉西方國家的政黨製度和政治製度,產生了一定的認同感。由於經曆不同和所處的時代不同,他們當中有不少人缺乏老一輩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經驗和重大政治鬥爭的考驗,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把握能力有待提高,思想政治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我國多黨合作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要求,非常需要老一代黨派領導人和老同誌的傳、幫、帶。而政治交接活動就是把老一輩民主黨派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高尚風範一代一代傳下去,保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得到堅持和發展,就是上一屆領導集體把本黨派的政治思想和綜合政治素質交給下一屆領導集體,並使之保持、延續和與時俱進地豐富與發展。換句話說,就是使民主黨派的政治主張、政治立場、政治信念、政治原則、政治態度、傳統作風等由上一屆領導集體平穩地交給下一屆領導集體,使之得到保持和延續,並且能與時俱進地豐富、發展。提高參政黨與共產黨合作共事的能力,需要通過學習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學習新時期統一戰線理論,不斷加深對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認識,堅定自覺地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信念;需要通過不斷繼承和發揚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團結奮鬥、互相監督的的優良傳統,更好地發揮政治優勢,為共產黨領導和執政提供支持,在實現共同奮鬥目標中發揮自身作用,在親密合作中實現互相促進、共同進步。從參政黨的現狀來看,目前,各民主黨派的新領導班子主要成員中專家學者比較多,複合型人才比較少,缺乏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一些領導成員在擔任領導職務前長期從事專業技術和學術研究工作,缺乏實踐鍛煉,麵臨由專家學者到民主黨派領導人,從專業領域工作到從事領域廣泛的參政黨的領導工作的轉變問題,合作共事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暢通知情渠道,提高民主監督能力
執政黨和參政黨互相監督,是我國政黨政治重要的理念設計和製度安排,其中民主黨派對中國共產黨的監督是我國政黨監督的核心部分。民主監督主要是參政黨對執政黨在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情況,對國家權力機關製定的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遵紀守法、為政清廉等方麵的情況,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而從參政黨民主監督的實踐過程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民主黨派從中央到地方、從組織到成員,在民主監督方麵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毋庸諱言,較之於政治協商和參政議政的功能,參政黨民主監督的功能優勢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其原因涉及認識、機製和製度多個方麵。比如,一些民主黨派成員存在“三怕”心理,即怕越位、怕添亂、怕冒風險——擔心民主監督會影響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友黨關係;民主監督尚缺乏有效的運行機製,特別是民主監督的具體操作規程和權利保障機製等不夠健全,因而製約了其功能效果的充分發揮;在現實工作中,參政黨的組織和成員知情渠道有限,導致民主監督容易流於形式。
提高參政黨的民主監督能力,應該首先從暢通知情渠道入手,積極發揮黨派的界別優勢,重點監督和關注涉及本黨派所聯係和代表的那部分人民群眾利益的法律和政策的製定實施,完善相關的監督工作機製。具體措施上,可以探索建立黨委、政府政策文件送達民主黨派的機製,在不違反政治原則和保密原則的前提下,擴大中國共產黨黨委和政府文件向民主黨派的送達範圍;可以適當增加民主黨派成員參加國家政權的比例和在政府任職的民主黨派成員參加黨和政府重大調研活動、外事活動等重大活動的比例,探索以法律、法規或重要文件的形式進行規範相關的工作機製。同時,參政黨成員還應該加強監督領域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調研,從提升自身素質的層麵提高民主監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