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提升政黨協商的製度化水平,既有充分的理論依據,也有其必然的現實基礎。
二、提升政黨協商製度化水平的主旨、原則、要素
加強製度建設,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中以及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中,均有大量而詳細的論述。鄧小平同誌在《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改革》中提出了關於“製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論斷,精辟地概括了製度建設的重要地位和意義。中國共產黨十四大也提出,“同經濟體製改革和經濟發展相適應,必須按照民主化和法製化緊密結合的要求,積極推進政治體製改革。”這一論述,也表達了製度建設的的要求,即民主化和法製化緊密結合。中國共產黨十六大報告提出,“推進政治體製改革要有利於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特點和優勢,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要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同時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絕不照搬西方政治製度的模式。要著重加強製度建設,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製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要把製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更加突出了製度建設的重要地位。為此,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製度的優越性,積極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絕不照搬西方政治製度模式。”從實踐層麵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突破政治發展過程中關於製度化建設的誤區,調整政治發展範式,積極推動“由組織化國家到製度化國家”255的轉型,通過推進製度化建設,促進中國政治發展,以推動民主政治發展。這些關於製度建設方麵的論述,也是提升政黨協商製度化水平必要的思想資源和遵循準則。
綜上論述,提升政黨協商的製度化水平,必須做到“一個主旨,三個結合”。一個主旨即“立足國情、突出特色,循序漸進、有利發展”,“三個結合”即“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相結合、挖掘現有製度資源和開發新的製度平台相結合、製度建設與支撐體係相結合”。
(一)提升政黨協商製度化水平的主旨
提升政黨協商的製度化水平,必須按照中國社會發展實際,根據中國曆史發展階段,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突出參政黨的特色,循序漸進,增量改革,按照有利於增進人民福祉、有利於擴大有序政治參與、有利於人民當家作主、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堅持一元多線,實現多點突破,搭建更加有利於政黨協商,共謀製度建設和政治發展的進路。簡言之,即“立足國情、突出特色,循序漸進、有利發展”。
中國近現代政治發展的曆史和實踐證明,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特別是在政黨製度選擇上,盲目照搬別國政治製度和政黨製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實行專製獨裁統治,違背曆史發展規律和人民意誌,也必然要歸於失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形成和發展,是中國近現代曆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曆史產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充分發展不可或缺的內容。這一製度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智慧的結晶,符合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際,符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體現了中華民族和而不同、兼容並蓄的優秀文化傳統,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作為我國的基本政治製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承載著中國探索符合本國國情和實際的民主政治的不懈追求,也是中國民主政治的特殊優勢所在。提升政黨協商的製度化水平,必須充分認識轉型社會這一時代特征,在推動科學發展的道路上維護政治穩定,實現各階層利益和社會共同利益共享共贏。為此,隻有紮根於中國現實,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框架下,健全並完善這一製度的具體實現形式和運行機製,充分挖掘這一製度的內涵,才能推動執政黨和參政黨長期和諧,良性互動,共同致力於中國的發展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