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加強參政黨協商能力建設完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3)(2 / 3)

一、提升政黨協商製度化水平的必要性

提升政黨協商的製度化水平,有利於凝聚共識,團結力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利益分殊的基礎上產生了新的社會階層,呈現出新的社會結構和利益關係,多種社會發展狀態共存,多種經濟形態並存,多種利益主體疊加交錯,多元化趨勢明顯,差別化利益與共同利益同樣明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民主黨派,共同實現政治整合,容納各種不同的利益群體和新生社會階層,是“形成政治共識、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也是為中國政治發展提供穩定環境所必需。政黨協商作為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麵對社會多元化的發展狀態和發展趨勢,必須呼應時代要求。“多黨合作是共產黨一黨領導多元社會回旋的一個製度空間、組織空間。社會越多樣化,越要發展民主黨派。”提升政黨協商的製度化水平,在維護政治穩定的基礎上推動政黨協商,有利於兼顧各方利益,照顧各方關切,讓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同時,在民主黨派成員結構發展變化和認識多元化的現實環境下,在中國利益多元化以及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時代背景下,提升政黨協商的製度化水平,充分挖掘民主黨派的認同資源,調動民主黨派所聯係社會階層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凝聚共識,團結力量,共同服務於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的五位一體建設。

提升政黨協商的製度化水平,有利於豐富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形式。協商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政黨協商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內容。江澤民曾指出,“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麵在選舉投票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形式,這是西方民主無可比擬的,也是他們所無法理解的,兩種形式比一種形式好。”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要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拓寬社會利益表達渠道,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提升政黨協商的製度化水平,是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必然選擇,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有效實現形式,有利於豐富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內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價值和功能主要體現在政治參與、利益表達、社會整合、民主監督、維護穩定。參政黨由其自身的組成成分決定了其在參政議政中擁有“人才庫”、“智囊團”專業優勢,依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這一基本政治製度,充分調動參政黨的代表資源和精英資源,有助於拓展民情民意的表達渠道,加強民主監督,推動政府科學合理決策,有助於黨和政府的決策體現更加廣泛的代表性,有助於推動黨和國家的政策維護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和根本利益。

提升政黨協商的製度化水平,有利於參政黨建設圍繞中心,共謀發展。發展是當下中國最重要的中心工作,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第一要務。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隻有把握發展這個根本任務,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自覺服務於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把各方麵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上來,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麵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各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產黨長期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新世紀新階段,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係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民主黨派組織各自成員積極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聯係群眾的具體利益和要求,是發展先進生產力、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實現祖國統一、民族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提升政黨協商的製度化水平,有利於參政黨圍繞中心,共謀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促進自身建設。

同時,從參政黨實踐政黨協商的問題來看,政黨協商機製不健全,政黨協商能力不足,以及在協商內容和形式方麵表現出來的諸多問題,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乃是政黨協商的製度供給不足。正是由於製度不健全不完善,導致政黨協商在實際操作中容易流於形式、剛性不足,參政黨在政黨協商能力方麵有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