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協是當代中國政黨協商的重要平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由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以及無黨派民主人士、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各界代表,台灣同胞、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和歸國僑胞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組成,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根據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和群眾生活的重要問題進行政治協商,並通過建議和批評發揮民主監督作用。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組織參加本會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參政議政。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一切活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根本的準則。中國共產黨在人民政協同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協商,主要采取政協全體會議、常務委員會會議、主席會議、常務委員專題座談會、各專門委員會會議等形式。要按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的要求,推進人民政協政治協商的製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在人民政協中,除中國共產黨外,與一般行業、界別相比,民主黨派是一種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各民主黨派以政黨為參加單位,以黨派名義開展活動;以黨派名義在政協會議上進行發言,發表自己的意見和主張;以黨派名義開展調研視察、提出黨派提案、開展民主監督。民主黨派的集體提案往往成為從中央到地方人民政協工作的重頭戲;民主黨派的提案也為公共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或決策依據。
三、政黨協商的基本經驗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製度實踐政黨協商民主,保障了中國政治的穩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維護了社會的和諧,既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社會主義條件下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製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總的看來,當代中國政黨協商的基本經驗主要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