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塑造民族品牌:紅豆(一)(2 / 3)

周耀庭的這些名言,不是出自哲學家之口,卻比哲學家更貼近實踐,更富有遠見卓識。這是因為紅豆人善於總結實踐經驗,得出樸素的理論,進而用此理論自覺地指導自己的實踐。許多采訪過周耀庭的記者都說:采訪周耀庭,象是聽一堂精采的課,他的許多觀點就象一捧紅豆。

作為紅豆宣傳部門負責人,張鴻雁以他天生具備的敏感,意識到周耀庭經營哲學的巨大價值。周耀庭的經營哲學實際上已經達到了“道”的高度,但是,周耀庭不是“坐而論道”,而是邊實踐、邊總結、邊提高,自己給自己“動手術”、 “換腦筋”,注入新思維,產生新思想。這是“做而論道”。這些在“做”中論出的“道”語言樸素,卻見識不凡,針對性強,指導性強,是紅豆集團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思想保證。“坐而論道”和“做而論道”,一字之差,境界全出。

張鴻雁想到這裏,一個令他激動不已的想法浮上心頭:周耀庭的這些至理名言,就好像散落在海灘上的顆顆碩大的珍珠,閃爍著晶瑩的光彩。但是,要實現珍珠的最大價值,就要用一根線將其串為珍珠項鏈,同時還要充分挖掘其思想內涵,這樣,周耀庭的經營哲學就能最大限度地對紅豆的幹部員工產生巨大的教育意義,甚至對中國鄉鎮企業產生廣泛的影響。

於是,張鴻雁撰寫的一篇篇以“做而論道”為總標題的文章出爐了,這些文章以周耀庭的一個觀點、一句名言、一段講話為主題,圍繞著這個主題,文章深入淺出的詮釋著周耀庭的經營哲學。這些文章首先刊登在《紅豆報》上,對數千紅豆人起了無可比擬的激勵和啟示作用,接著,這些文章又登上各種報刊,還印成小冊子公開發行,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後來任人民日報副總編、當時任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於寧說:“張鴻雁的‘做而論道’幾乎可以趕上人民日報評論員的水平了”。

周耀庭的經營哲學凝聚著紅豆領導層的智慧與思想,是現代企業進行科學管理的一個成功的典範,對中國的鄉鎮企業和國有企業改革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這些觀點突出的表現在張鴻雁撰寫的周耀庭《做而論道》裏。大致如下:

(一)企業內部股份製。紅豆集團憑借多年的實踐經驗以及縱觀國內經濟發展特點,確立了企業內部必須對產權製度進行改革,企業才會有更廣的前景的思路。於地,集團打破了鄉鎮企業一貫產權不明晰的狀態,實行股份合作製。本著自願入股、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股權平等的原則,既把剩餘資金投入生產,又把大家的利益融合在一起,基本上實現了全員股份製,增強了企業內部的凝聚力。

(二)小廠大公司的組織機製。即下屬企業規模較小,發揮著轉換快、決策靈的靈活優勢,而集團公司是一個龐大的母體,發揮著規模優勢,兩個優勢互相補充,集中發揮。

(三)活成本死比例效益分配製。先進的管理會使人變得聰明,落後的機製會使人變成懶漢。因而,企業實行了活成本死比例效益分配,把活成本與效益捆起來核算。這不僅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開支,使企業節省了不少的財富,而且使生產工人和領導都有了較大的競爭力和積極性。

(四)內部市場製。企業要想在市場經濟中站穩腳跟並取得較大的發展,首先必須使市場經濟滲透到企業的內部去。因此,企業內部徹底按市場機製運行,並與外部市場順利地接軌。因為工廠內部每一道序也都是買賣關係,後道監督前道、不合格的一拒收,這樣“道道工序把關,件件成品過堂”,形成了一種高質量、同效率的管理。

在《做而論道》還有許多具體的活生生的例子,不僅很好的詮釋了周耀庭的思想理念,而且讀來妙趣橫生,極為親切。

在經濟運營中,虧損也是一個常要麵對的現實。在周耀庭的眼裏,對於虧損,也要具體的辯證的看待。那是紅豆剛開始準備做外貿業務的時候,那時候,作為一個鄉鎮企業做外貿業務,似乎有點異想天開。經過千辛萬苦的努力,終於一家外貿公司給了周耀庭“試做”12萬件出口意大利的童衫業務,但是20天的交貨期使這單業務必然虧損,在眾多的反對聲中,周耀庭力排眾議:“做!”他的理由很簡單,也很尖銳:“正因為沒人做虧本生意,所以我們要做;正因為我們願做虧本生意而且能做虧本生意,外貿公司才會肯定我們的實力和信用。——我們必須站在未來的角度考慮現在。事物都是辨證的,現在也許是虧,將來也許你會發現它是贏!”

果不出周耀庭所料,他吃小虧卻占了大便宜。這單業務雖然虧損,但紅豆與眾不同的良好形象在各個外貿公司間迅速傳播。不久,江蘇、上海、深圳、湖南等地的外貿公司主動與周耀庭建立了產銷合作關係。到1987年年底,紅豆產品就已遠銷日本、意大利、美國、澳大利亞、科威特、新加坡及港澳等地區;外貿產品發展到絨布、汗布、棉毛3大類100多個款式。

《做而論道》很精彩,筆者試著摘錄兩篇以饗讀者:

做而論道之十:企業家必須有探險家的勇氣,軍事家的膽略,政治家的胸懷,銀行家的精明,登山員的毅力。——周耀庭

現代企業家在製定戰略決策時需要具有藐視一切艱難困苦的勇氣,非勇不足以戰勝危險,非勇不足以果斷決策。

而勇氣來源於膽略。在風險性越高的事業中,就越需具有戰勝風險取得勝利的膽略。渾身是膽才是優秀的軍人。沒有膽略不是傑出的統帥。

企業家需要創新,打破陳舊觀念的束縛,不僅需要具有膽略,同時還要有政治家的胸襟,以及銀行家的精明。

除此之外,還必須有登山員的堅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撓,才能最終達到輝煌的頂點。

作為1995年中國唯一的農村新聞人物,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的周耀庭之所以能領導他的紅豆集團,從一條泥濘的鄉間小路邁上現代大企業之路,就是因為他具有了以上的優秀品質。

正因為具有了這種品質,才使他在1889年正當全國企業普遍不景氣,大多數企業不敢投入擴大再生產的情況下,他卻毅然投入600多萬元,進行大規模的設備改造、擴大生產,從而達到了“低潮期捷足先登”的目的。

也正是因為具有了這種品質,才使他徹底擺脫小農意識,打破“一方水土用一方人”的觀念,廣招天下之賢才,並在經營效益良好,產銷突破19億元的情況下,又不惜年薪百萬,麵向海內外招聘總經理,超前地拉開了二十一世紀人才大戰的序幕。

也正是因為具有了這種優秀的品質,才使他深邃而又精明的在“一噸煤隻能燒1噸水”的境況下,偏要“一噸煤燒100噸水”,以及在紅豆品牌已經躋身於“中國十大名牌”之列,紅豆商標價值連城之後,及時而準確地製定了“投資辦廠是下策,兼並是中策,運作無形資產是上策”的新戰略決策。

——載於《紅豆報》第36期

做而論道之二十六:鄉鎮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如何繼續前進?突破農民意識是關鍵,隻有打破感情經濟的外殼,企業才能海納百川,“田螺”才能長成“大象”。 ——周耀庭

一個名牌企業,也必然是英才薈萃的企業。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周耀庭曾將紅豆的發展曆程概括為感情經濟、利益經濟和能人經濟三個階段。同時有形象地把最初的“感情經濟”以“螺殼”作比。

眾所周知,鄉鎮企業是從感情經濟起家的,這樣形成的利益共同體在企業發展的初期無疑曾起到積極的凝聚和向心作用,一如田螺,由於螺殼的保護,團結著其內的軟體,維係著它賴以存活的內環境,新的軟體能在殼內生活的很好。但這也決定了它是田螺,永遠成長不到“大象”那麼大。如果“田螺”變“大象”,就必須脫胎換骨,勇敢地打破“螺殼”。這與今天鄉鎮企業的生存發展頗為相似,為使企業規模化、多元化的發展下去,出現質的飛躍,就必須給“螺殼”內的軟體以脫胎換骨的環境,隻有打破“螺殼”,才能擺脫束縛,吸收到新鮮的空氣,沐浴陽光的普照。周耀庭說:鄉鎮企業必須打破“螺殼”,就是打破鄉鎮企業固有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用一方人”的小農用人意識,走出狹隘地域觀念的自封。

改革開放的今天,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都不能回避無情的市場競爭。紅豆集團就是在激烈的競爭中,打破束縛自身的感情經濟的“螺殼”。十年彈指一揮間,周耀庭憑著他特有的用人之道,帶領著紅豆人從成功走向輝煌,昔日的“田螺”今天變成了“大象”。1993年,紅豆集團以40萬元人民幣的年薪聘請了台灣專家擔任紅豆襯衫生產部經理,1995年以80萬元人民幣的年薪聘請了日本專家擔任紅豆西服技術部經理,1996年,又以百萬年薪招聘總經理,今年早春又聘請國際上最有名的時裝學校法國巴黎FSMOD服裝學院法籍華人講師熊有雯擔任紅豆服裝總設計師。在人才戰略上不惜重金,周耀庭搶占了製高點,把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大戰提前到了今天。

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成功的理論營造了寬鬆的人才引進環境,更給“紅豆”的事業帶來了蓬勃的發展後勁。1996年,紅豆集團先後被錫山市、無錫市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抓大放小、扶優扶強”重點企業集團,今年四月,“紅豆”商標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五月,紅豆集團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百家試點企業。“而今邁步從頭越”,所有這些機遇給紅豆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起點,周耀庭又有了第二次創業的新構想:“我們必須有‘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意識,走出感情經濟的螺殼。”周耀庭如是說:“隻有容納天下賢才能人,我們才能不斷超越自我,把‘紅豆’引人能人經濟、專家管理的軌道,逐步建立現代企業製度,創出‘紅豆’的世界名牌,早日爭取國際市場中的一席之地,實現‘紅豆’的第二次質的飛躍。”

——載於《紅豆報》第65期

四、 “中國創造”的先行者

艾豐是我國名牌戰略最早倡導者之一,是公認的名牌理論權威,被譽為“中國品牌之父”的著名品牌專家。艾豐在1992年至1995年,連續四年組織召開了全國性名牌大會及名牌戰略研討會,在中國第一次鮮明地提出了“名牌戰略”這個概念,全麵地闡述了它的內涵,並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分為國家、地方、企業三個層次,提出“國家實施名牌戰略建議書”、“地方實施名牌戰略建議書”、“企業實施名牌戰略建議書”,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大力推進中國名牌事業。

艾豐的宏論無疑為紅豆的品牌之路,提供了理論源泉與提升。1995年,在中國很多地方、企業還在為與國際品牌合作合資甚至被國外品牌兼並感到很高興的時候,中國許多企業在為他人做“嫁衣”時,紅豆集團就已意識到必須打造自主品牌,就已率先走上自主品牌的發展之路。中國大多數企業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掌握自主技術與品牌的覺醒與真正曆史轉變,則比紅豆晚了十幾年。張鴻雁在紅豆負責企業的宣傳和品牌推廣工作時與艾豐相遇相識,可以說,張鴻雁是艾豐理論的忠實實踐者,他還根據艾豐的理論,結合紅豆的實踐,寫了《紅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章。2007年,張鴻雁與艾豐在華南理工大學、中國質量萬裏行雜誌社主辦的2007第三屆中國南方品牌論壇上進行華南論劍,這是後話。

艾豐對品牌的理解有著獨到之處,1994年,艾豐在天安門廣場發現60%-70%的廣告都被國外的品牌占領了。後經詳細的調查研究,他發現發達“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方式有三種,一是商品,二是資本,三是品牌。品牌是國寶。是一個民族經濟脊梁。1840年外國人是以鴉片與船尖炮利侵略中國,而現在是以經濟侵略,而攜帶的是“品牌”

在這個浪潮中,許多中國品牌被吞並,被銷聲匿跡。這在到處以引進外資為榮為政績的90年代,這是何等的讓人另眼相看。而到了2000年後,人們逐漸認識到自主知識產權與品牌的重要。提出自主創新,而不能一味的模仿。在受艾豐理論的影響下,張鴻雁所在的紅豆、乃至以後的波司登,就一直高舉自主品牌的大旗,

紅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張鴻雁寫的相關報道:目前的服裝競爭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麵,其精神層麵、文化層麵才是最關鍵的。紅豆注重品牌文化建設是業界有名的,從最初的啟用民族文化商標,到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再到近年來每年斥巨資舉辦七夕紅豆?相思節,都是紅豆提升品牌文化的具體舉措,而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立足於民族傳統文化。穿著紅豆服裝,讓人體會到服裝背後濃濃的情意。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周耀庭認為,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隻有以民族文化為基石的品牌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而紅豆鍾情於民族傳統文化的舉措,使紅豆品牌文化含金量進一步提升,“紅豆”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青年最喜愛的服裝品牌,2004年還被權威部門列為中國十大文化品牌之首。

在2003年第一期的《總裁》雜誌上,著名學者艾豐在闡發對中國服裝業的思考時一針見血,中國服裝業表現出四大特點:大而不強、實而不名,跟而不領、廣而不聚,其中表現最突出也是最為迫切的問題是中國服裝業的實而不名。據統計,2000年,中國紡織品出口高達460億美元,約占中國外貿出口額的1/4,其中服裝出口占到60.9%,約280億美元。數字表麵上洋洋大觀,實則深究會發現,中國出口服裝基本上屬於來料加工、來樣定製的OEM貼牌生產方式。眾所周知,OEM從長遠來講將為我國服裝業真正走向世界製造重重障礙,長此以往,中國將永難超越強大的國際競爭對手;另外,當前墨西哥、印尼、柬埔寨等國家正快速拓展著國際市場上OEM的份額,這種同向替代客觀上給中國服裝加工企業帶來了極大的壓力,2001年廣東服裝出口額陡跌12%強,在很大程度上即出於此因。在紡織服裝業,中國是“製造大國”可謂是實至名歸,但與此相映襯的是“品牌小國”,這皆因國內企業過分依賴OEM所致。目前我國服裝市場上品牌林立,集中度不高,在品牌運作水平上也大都徘徊於中下遊,缺乏世界級的知名品牌。國內企業在服裝麵料、設計、加工生產、渠道銷售上嚴重趨同,同質化水平上的競爭激烈,行業整體利潤大幅下滑,自營品牌的孵化培育環境日益彌艱,而與之相比照的是國際品牌的長驅直入,大肆入侵,借助渠道聯營和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國際品牌已成為了狙擊國內品牌成長的一個頑強的絆腳石。國內企業如何在內憂外患中成長壯大自營品牌難題的解決已是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