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神秘大邱莊(2 / 3)

“鄉鎮企業”在中國是一個很獨特的稱呼,2 0世紀80年代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構成了中國經濟的一大景觀。從此,人們開始關注、研究和分析鄉鎮企業。關於鄉鎮企業的定義有許多說法,概括講,主要有官方定義和民間定義兩種。官方定義是指199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企業法》中從法律角度明確定義的,認為鄉鎮企業是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民投資為主,在鄉鎮(包括所轄村)舉辦的承擔支援農業義務的各類企業。民間對鄉鎮企業的概括範疇比較寬泛,其廣義的定義就是所謂的“五個輪子”,即所有成立於農村地區、由農民投資和組建的企業都是鄉鎮企業,包括鄉、鎮、村的集體企業,農民組辦、聯戶辦、個體辦的企業和其他企業。產生於2 0世紀80年代的鄉鎮企業,在其發展曆程中,經曆了社隊企業恢複與發展、鄉鎮企業高速增長、調整與波折、再一輪高速增長以及變動整合與提升等幾個發展階段。

張鴻雁對鄉鎮企業做了長期的觀察,在到大邱莊之前,對鄉鎮企業做了很深入的研究。鄉鎮企業的前身是農村人民公社和生產大隊兩級集體經濟創辦的社隊企業,1956年,無錫縣東亭鎮的春雷農業生產合作社,為解決田少人多的矛盾,把木匠、泥瓦匠、篾匠、鐵匠、石匠等“五匠”組織起來,辦起了春雷高級社木工廠,這是江蘇省有據可查的第一個社隊企業。社隊企業成立後經曆了曲折的發展曆程,文化大革命以後,我國從實際出發,積極扶持和引導社隊企業的發展。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隨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推廣,農業勞動力紛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形成了龐大的待業大軍。順應這種形勢,作為鄉鎮企業雛型的農村社隊企業逐漸發展起來起來,初步改變了我國農村長期以來比較單一的產業結構。

198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農牧漁業部《關於開創社隊企業新局麵的報告》。這個報告高度評價了社隊企業的地位和作用,不僅將社隊企業改稱為鄉鎮企業,而且賦予鄉鎮企業不同於社隊企業的新的性質和內容。鄉鎮企業正式開始登上曆史舞台,開始轉向以工業為主的新型產業結構,農村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革。

張鴻雁認為,鄉鎮企業所帶動的小城鎮發展至少為中國城市化起到了以下的作用:從一片荒蕪的農村中點燃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砸開了荒涼貧困與幾千年重農輕商觀念的冰河;為中國後來的城市化積累了一定的資金與經驗;開辟了農村的就業渠道以及農民的城市化;造就了一大批中國的名牌,並帶動一方經濟的騰飛。由此,張鴻雁得出一個結論:鄉鎮企業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地方。但是,僅僅從宏觀的角度研究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深入到一個具體的鄉鎮企業,通過實踐,才能真正了解鄉鎮企業。於是,鴻雁便選擇了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大邱莊。

在大邱莊的實踐中,張鴻雁觀察到了許多現象,思考了很多問題,其中最主要思考的是企業品牌與企業家個人品牌的關係以及企業家的素質問題。

企業家的素質和個人品牌直接影響著企業品牌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企業品牌中遺傳著這個企業家的基因。

我國經濟體製改革不僅促使企業家快速成長,也創立了許多我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一些企業家通過樹立品牌而成為聞名世界的企業家,同時也有一些企業家急於提高社會知名度,動用各種有效資源試圖達到出名的目的,結果被市場無情淘汰。改革開放以來,企業成長發展的曆史無不印證了我國企業家成長與企業品牌創立的依存關係:從企業家馬勝利到步鑫生,再到劉永好等,這些企業家是在我國經濟改革和開放時期企業改革的排頭兵,對我國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起了助推器的作用。由於企業家在企業中的作用逐漸得到應有的重視,企業家在經濟發展中的社會責任意識和作用開始顯現出來,一批優秀企業家逐漸成長壯大起來。有的企業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由懵懂、迷茫到能夠清醒理性地處理好企業的知名度與企業家的關係,堅持品牌立業,堅持可持續發展;然而,有的企業家因各種原因經曆自然更替,但企業的品牌更響亮。因此,企業家的知名度對企業的成長和失敗有著重要的作用,但不是決定性作用,而品牌才是企業安身立命的基礎。

縱觀世界知名品牌,企業家往往則不如品牌家喻戶曉。如通用汽車、IBM電腦、沃爾瑪超市、海爾家電等等。企業家的知名度及美譽度因品牌而生,顧客因對品牌的認知而認可企業家,企業家由此贏得無數忠誠的顧客。生命是短暫的,而事業是長遠的。一個偉大的企業家對其創立的品牌具有巨大和長遠的影響。當顧客擁有某項產品時,人們自然聯想到創立和經營此產品而給人們帶來價值的企業家。人們使用微軟產品就會聯想到比爾?蓋茨,同樣,人們開著福特汽車不會忘記企業家福特。真正的企業家視企業品牌為生命,以彰顯企業品牌而延伸其個人形象。企業家不是宣傳出來的,而是從創立企業品牌開始曆經磨練出來的。

大邱莊和禹作敏的關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天津大邱莊的禹作敏,他是不是企業家?當然是企業家。但是為什麼最後落到進監獄直至自殺呢?因為他不是現代企業家,他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他的思想、理念到管理,還是按照封建的一套辦法來進行管理,不可能適應現代社會和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

在禹作敏時代,大邱莊就是禹作敏,企業品牌和個人品牌合二為一。禹作敏領導的大邱莊由一個華北鹽堿地上的討飯村變成全國最富有的村莊。作為大邱莊奇跡的締造者,禹作敏的聲望達到了頂點。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之後,大邱莊抓住經濟複蘇的機遇,在鋼材上狠狠賺了一大筆錢。全國媒體掀起了一個報道大邱莊的熱潮,禹作敏成為“中國第一農民企業家”。禹作敏的個性非常張揚,雖然他的個性充滿著活力與生機,他和他的追隨者們身上散發著從泥腿子到工人及管理者是這些中國農民“暴發戶”的榮耀,因此,大邱莊人到天津城裏一眼就會被認出他們的張揚。

就在禹作敏的知名度到了頂點,他個人的劣根性也隨之膨脹,以至觸犯法律,鈴鐺入獄,個人品牌毀於一旦。

禹作敏的判刑,新華社隻向全國統發了一條不到兩百字的新聞稿,然而,引起的反響卻如平地驚雷。那幾天他家的電話鈴聲一直響個不停,很多人想打聽他的情況。這些人大都是中國改革潮流中的風雲人物,他們把禹作敏視為同類,自然也把他作為改革的象征。他們都在問同一個問題:對禹作敏的打擊,是不是衝著改革來的?

根據張鴻雁的分析,禹作敏垮台後,大邱莊的企業品牌雖然受到了極大的負麵影響,但卻沒有與之一同垮掉。其中的主要原因有兩條:一方麵,禹作敏被捕並不太具有政治意義,它是一個視法律為無物又跟地方政府關係交惡的農民企業家自釀自飲的一杯苦酒,與改革開放沒有太大的關係。企業總的方向不錯,必然還將繼續向前發展。另一方麵,禹作敏個人品牌垮掉之後,雖然一度對大邱莊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但是,隨著禹作敏對大邱莊的禁錮力破除,他的思想理念和所推行的管理方法也必然要改變,這對大邱莊來說,無疑是一次新生的開始,隻不過這個開始過於突然和殘酷。過後不久,大邱莊便開始了艱難的改製,這也說明鴻雁的分析是科學的深刻的。

大邱莊的案例,實際上也反映了中國鄉鎮企業的普遍問題。特別是縱觀改革開放30多年來鄉鎮企業的發展全過程,對鄉鎮企業的得與失做全麵的考察,這是非常必要的。

經濟學家厲以寧說,在中國,很多人把企業家當成一種職業,這是誤解,其實企業家是一種素質。那麼,企業家應具備哪些素質呢?在《鄉鎮企業導報》組織的社會名家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劉吉、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維迎、中國十大策劃專家張鴻雁等社會經濟名家對鄉鎮企業家素質的討論中,張鴻雁認為,企業家的光環不是辦了一個企業就擁有了的,而是必須真正具備企業家的素質。什麼是企業家的素質?應該有這麼幾點:胸襟廣闊、境界高遠,有膽有識、敢於冒險,具有全局戰略眼光,不屈不撓的意誌。

沒有寬廣的胸懷、高遠的境界,就不能吞納八方精英為其所用。

沒有冒險精神,就可能猶豫不決,患得患失,從而喪失市場良機。

沒有全局戰略眼光,就會陷於瑣事之中,而不能自拔。

沒有堅忍不拔的意誌,就不能麵對挫折而更加奮發。

這些素質的培養,不是—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必須經過長期實踐的磨練以及深厚知識的熏陶才能完成,否則即使做了企業也不能稱為企業家。

張維迎認為:企業領袖不是一個個人行為,而是一個公司行為,這是企業領袖的核心問題。因此,如果你想成為企業領袖,最重要的你要倡導一個可以持續生存、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而不是單單地塑造個人的形象。我們每一個企業領導人必須記住,如果曆史將來能夠記住你,那並不是因為你做人的魅力,而是因為你所創辦的事業,這個事業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生存方式。或者說你所創立的商業模式,改變了企業運作的方式,使得大量的企業在模仿你。

反觀禹作敏,他的粗暴專製、自高自大、一言堂、獨斷專行、喜怒無常、農民式的土皇帝思想等等,恰恰是許多農民企業家最典型的劣根性。如果把禹作敏作為一個典型進行解剖的話,對鄉鎮企業家將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任何人的思想、性格、世界觀的形成都有個發展過程,禹作敏同樣如此。

早年,禹作敏有一個特點被村民津津樂道,那就是俠肝義膽。有不少事大家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