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人本管理在中職學校學生德育管理中的運用策略(1 / 2)

淺析人本管理在中職學校學生德育管理中的運用策略

教育論壇

作者:舒小蘭 姚吉雲

摘要:中職學校學生的德育教育是研究學生思想行為活動規律的科學,是關係到新時期社會主義社會經濟建設的重要課題。德育管理是德育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中職教育的對象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德育工作麵臨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新問題。本文提出,學校以學生為本,德育管理更應以學生為本,提出了應強化人本管理理念在中職德育管理中的運用,通過對其運用的重要性和不足分析,提出了運用人本管理理念的策略措施,以期促進中職德育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階。

關鍵詞:人本管理;中職學校;學生德育管理;重要性;不足;策略

一、人本管理在中職學校學生德育管理中運用的重要性

(一)人本管理的涵義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若幹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人本管理是源於西方企業界首先提出的一種管理思想,正是這種管理思想和策略的實施,才使西方社會實現了大規模的經濟發達與文化繁榮。

關於人本管理的涵義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給予不同的定義,但其核心思想認為:人本管理是一種把“人”作為管理活動的核心和組織最重要的資源,把組織的全體成員作為管理的主體,圍繞著如何充分利用和開發組織的人力資源,服務於組織內外的利益相關者,從而同時實現組織目標和組織成員個人目標的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活動的總稱。[1]

(二)實行人本管理是完善中職學校德育管理的必然趨勢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幹意見》指出:“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學校是人的集合體,教師是學校德育管理的客體,同時又是主體。

要實現德育目標必須依靠全體教師的智慧和力量,確立“全員經營”的思想。隻有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和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才能使學校德育發展獲得無限的力量源泉。

這些因素都決定了在學校德育管理中要實行人本管理,要時時處處體現人性,要把建章立製的“硬”管理與人文特色的“軟”管理、“柔性”管理相結合,才能調動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德育管理工作的順利展開。

二、人本管理在中職學校學生德育管理中運用的不足

(一)德育管理理念上重科學管理輕人本管理

縱觀我國建國以來中職學校德育管理發展的基本脈絡以及當前實際,不難發現,大部分的學校都比較注重管理的科學化與程序化,通過製定嚴密的規章製度來約束學生。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個體差異與素質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對個性、前衛的追求,因而也越來越難控製,加大了學生德育管理的難度,究其主要原因是忽視了人即學生的因素。完全格式化、教條化的管理模式難以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二)德育管理方法上重形式,輕實效

長期以來,德育僅僅局限於道德知識的傳授和道德原則的灌輸,卻忽視了學生的知、情、意及道德踐行能力的培養,或者隻是在思想品德課上的講解、說理,培養的多是“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其實,道德學習與單純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不同,更強調潛移默化、個體體會和生活實踐。

(三)德育管理工作者重言教,輕身教

學生德育管理的對象是有情感、有思想學生,德育工作是在師生交互中完成的。德育工作者的言傳身教往往給學生起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是一些德育工作者,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往往強調如何去教育別人,而忽視了自身的言行,沒有以身作則。